首 页 公司动态 网络高等教育 职业人才培养 答疑网 101网校 基础教育 国际教育 关于我们 IR
当前位置:首页 > 备份 > 教育技术 > 教育技术专栏 > 正文
新闻搜索

论智能化网络课程的建设(下)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5-05-17 10:20:22

    四、 智能化网络课程基本框架之构想 

  任何课程的教学都涉及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如何综合利用网络、人工智能和多媒体技术,以协调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如何使网络课程教学能在实施中达到预期目的,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认为,课程的基础建设应当通过建立基于Internet的智能化网络教学平台和兼容于此平台的智能化课件方能实现。

  1.智能化教学平台

  智能化教学平台包括以下五个基本模块:

  (1)学生档案管理模块

  功能包括:将每个学生的注册信息存入数据库,并提供学生档案的输入、更新、查询密码,设置学习情况统计等。

  (2)教学控制模块

  本模块依据智能化课件提供的教学材料,控制教学过程,同时对教学情况、进度进行跟踪、控制和记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问题进行记录,形成教学动态信息,并完成初步的分类统计。这些分类统计信息以及对学生行为分析信息,将提供给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计算机还可根据这些信息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教学内容和习题,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自动生成试卷、批改作业和试卷。教师也可以方便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

  (3)学习行为分析模块

  本模块利用决策树、聚类等技术,对学生档案的静态信息和教学动态信息所记录的相关信息进行分类和分析,深入挖掘隐藏在这些信息中的行为规律,发现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特征,为教师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4)网上交流模块

  它提供网上的信息发布、浏览、查阅功能,并以内部公告栏和BBS平台的形式,为教师、学生进行课程答疑、教学交流、信息发布、专题讨论等。该模块可将答疑、讨论及学生反映的问题综合整理,并提供给教师使用。

  (5)系统管理模块

  设置系统参数,定义用户使用权限,实现教学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2.智能化课件

  智能化课件包括以下三个基本模块:

  (1)教学内容模块

  它以课程的知识点或知识单元为子模块,以知识的逻辑关系(如教学章节)或认知规律为线索构建知识系统。这一模块的特点包括:教学内容被组织成包含文字、表格、图片、声、像等多媒体构件超文本文件(HTML文件),并分解成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机构、公司的网站链接。

  (2)作业及考试模块

  本模块的功能包括:配合各单元内容,建立习题库,提供各种形式的习题及相应的实践环节;针对各部分教学内容,定义使用链接网站的信息;对习题进行分类,针对不同学生类型的特点设置作业;在习题库的基础上建立相对习题范围较小的试题库和答案。

  (3)答疑模块

  它对学习者在课堂学习及课后作业中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解答。本模块与教学平台的网上交流模块相结合,可实现答疑内容的积累。

  另外,智能化网络课程应采用国际公认的标准协议和标准化接口结构设计技术,使内部各模块、外部的其它教学课件之间可以实现方便的挂接,共同组成有机的整体,实现课程、教学信息的高度共享,真正达到“即插即用”、简洁易用,并可以扩展或为其它课程建设提供工具和基本框架。

  五、 小结

  当前,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标志的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已经为教与学的革命性变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智能化网络课程的优势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具体为:

  1.造就全新的教育环境  智能化网络课程建设综合应用Internet、多媒体、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技术,突出强调课程的智能化、个性化教育特征,以突破教学资源匮乏的瓶颈,高效、生动、交互地表达教学内容,自动跟踪、记录、分析教学行为,从而建设一个全新的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环境。

  2.体现全新的教育理念  智能化网络课程建设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它所造就的全新教育环境,及所补充和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将引发教学模式、教材、教学管理等一系列的重大变革,能更好地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从而将有力促进教师树立符合信息社会发展的全新的教学理念,真正实现开放教育和以学生为本的自我教育,适应21世纪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

  3.为提高教学质量和降低教学成本开辟新的途径  智能化网络课程可以集中优秀教师的智慧,运用最佳教材成果,全方位开放教学,全程跟踪教学过程。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提供了新的途径。

  可以预见,随着智能化网络课程的普及,智能化网络教学模式将成为新世纪的主流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二次项目申请的通知.2000.

  [2]湖南大学.网络教学的知与行[N].网络世界报.

  [3]朱振国等.网络大学路有多远[N].光明日报.2001,(5):23.
 
出处:《开放教育研究》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