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才宏事件置疑现行教育制度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5-05-17 19:06:04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这是不容置疑的。
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也不例外。教育是百年大计,是基础产业,更是战略产业,关系一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和未来。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与广大教师的默默奉献是密不可分的。晏才宏,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普通教师,今年3月12日死于肺癌。他去世三天内,上海交大校园BBS上,竟发表了学生千余篇悼念文章,学生还自发筹资为他出版纪念文集。这位老师的死引发了争议,他终年57岁,教学水平和师风师德广受赞扬,由于没有论文,去世时还仅仅是个讲师。姑且称之为晏才宏事件。晏才宏让我们看到了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一些不足或问题:如职称评聘要论资排辈,要有学术论文,最好是著作等身;学历、职称皆低者,也无法申请重大科研项目;一些高校规定在Nature或Science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者,就可以得到几十万元人民币,研究生则可以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论文愈长愈好,篇数愈多愈好;博导、硕导们成了“老板”,役使自己的弟子们为自己写文章、做课题;只要有红包,专家教授们就在根本不可行或不先进的项目论证书或科技成果书上签字画押,以示认可;等等。
职称学历等不是包打天下的敲门砖。高层次人才至少也分为理论研究型和实践型两类,考核理论研究型高层次人才可以看其发表论文的数量及质量。在古代,非科举出身者也能入仕、平步青云。学历不等于学力。长文章不一定就是好文章,老子的《道德经》仅五千字,按照今天的论文字数标准充其量只是一篇学士论文,然而就是这部字数寥寥的著作竟闻名中外,光芒四射。蔡元培执北大牛耳时,他开明办学、唯才是举,许多一无高学历文凭二无留学国外背景的优秀人才成了他的座上宾,最后成为北大的知名教授,彪炳史册。现在美国的优秀讲师也能带博士研究生,还能申请重大科研项目,这是国人始料未及的。学术水平的高低或研究成果的原创性等不能唯Nature或Science杂志是从,因在利益多元化的今天,连神圣的诺贝尔奖也掺杂了许多其他因素。建议有关方面借鉴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为确保项目论证或科技成果的公允性、先进性、可行性等,建立独立评审委员制度,让独立评审委员成为具有公共理性的裁判。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科研、社会评价、人才培养、技术进步等诸多领域。最核心的是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社会要讲“拿来主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最大限度地解放教师,砸掉束缚其前进的桎梏,调动其投身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人才强国的新世纪,我们需要伯乐、需要千里马,晏才宏事件不能再次出现了。否则,谈何科教兴国,人才为本?
出处:光明网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