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公平与效率应予充分关注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5-05-17 19:17:01
南京市审计局调查表明:
最近,江苏省南京市审计局对部分中小学预算外资金开展了审计调查,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他们呼吁,当前基础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应予充分重视和解决。
此次审计调查的预算外资金包括事业性收费、捐资助学款及择校费等。审计发现,这些资金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主要包括:
一是学校之间收入差别较大。调查的12所中学2003年预算外收入最多的达2551万元,最少的仅为24万元,相差106倍。4所小学,最多的406万元,最少的20万元,相差20倍。这种差异导致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差别较大。扣除专用设备购置和维修等方面的不可比支出,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高的中学为1371元,差的学校仅为532。
二是支出不符合规定。按规定,预算外资金应用于补充学校公用经费不足。但调查发现,预算外列支人员经费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用于发放教师的课时补贴等。其中,人员经费占预算外支出的比重最大。调查的16所学校的情况表明,预算外支出中用于人员支出的比例为41%。预算外列支人员经费,主要原因是预算内拨款已不能满足需要。
三是资金配置不合理。培训与教研,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部分。而调查发现,预算外用于教师培训教研的资金比重过小,投入严重不足。16所学校2003年预算外支出中,培训教研支出113万元,仅占2.8%。调查表明,学校相对重显性建设,轻隐性建设,因历史欠账及各种达标升级等原因,学校硬件建设必须保证。同时,为保证刚性支出,压缩软性支出,即使是预算外资金比较充裕的学校,教师培训教研支出与人员经费支出相比,悬殊也较大。
四是资金使用的效益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南京市近年来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16所学校仅2003年预算外已投入871万元。但审计调查发现,多数学校在利用先进技术辅助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方面措施不力,校园网、网络教室基本处于闲置和半闲置状态。
五是高负债带来高风险。审计发现,一些学校新建分校贷款规模较大,有的负债率已高达80%以上。高负债建设带来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学校需要高额偿付年息。另一方面,出于长远考虑学校招生又不愿降低“门槛”,导致当初的预期收入与实际收入悬殊较大。
审计认为,解决基础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有赖于教育战略政策、教育财政制度、办学体制等深层次的改革及制度创新,这需要有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鉴于此,现阶段一是有必要对预算外资金加强调控管理,加大集中统筹的力度,将统筹资金用于对普通学校的投入,就是解决教育均衡性问题的有效出路。二是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从既实事求是,又鼓励发展的角度出发,重新对预算外资金使用范围作出切实可行的规定,增强对资金使用行为的约束力。三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张,应树立成本意识和风险意识,必须把握好适度举债与规模效益的问题。针对个别学校新建分校高负债带来的高运行成本问题,他们建议,应进一步提高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降低负债,缓解学校的办学压力。
来源: 中国审计报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