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双语”教学育人才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5-05-17 19:19:04
记者 万秀斌 杜海涛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回民中学,那些原来连一句汉语也不会说的孩子,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现在已能用汉语与我们进行简单的交流。
这是该校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招收的第一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初中班学生,他们与乌鲁木齐等8个城市开设的“双语”教学初中班近千名学生一起,享受免收学杂费、书本费、生活费和住宿费等优惠。
“‘双语’教学培养的是既掌握母语、又能熟练掌握汉语的‘兼通’人才,对融入社会、参与竞争有重要意义,因而这些‘双语班’深受农牧区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钟爱和欢迎。”昌吉州回民中学副校长何建新介绍,“有些学生的家长,自己不会说汉语,却愿意让孩子穿越上千公里从南疆到北疆来求学。学校第一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初中班的100名学生是从阿克苏地区近3000名申请的学生中选出来的。”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大,开展民族教育是自治区实现均衡教育,让少数民族学生充分享受教育机会的重要任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张强说。
早在1984年,新疆就提出了在民族学校实行“民汉兼通”的教学目标,民族学校多从三年级起开设汉语课。为进一步促进“双语”教学,自治区党委、政府在2004年提出,未来两年内,新疆所有城镇民族学校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汉语课;2010年起,所有民族学校小学一年级都开设汉语课。目前,全疆实行“双语”教学的学校超过105所,在校学生超过3.3万人。
为推进“双语”教学,不少学校想了很多好办法。乌鲁木齐二中与二十中采取置换生源的办法,按初中、高中分别设置的办学模式实现民汉合校。自2004年5月始,二中成了民汉合校的初级中学,二十中则成了民汉合校的高级中学。为加强民汉师生的了解,学校对每个民汉班级、教师办公室都进行了精心安排,各年级按民汉学生交叉分班,民汉教师交叉安排办公座位,增加沟通交流机会。通过沟通,教师拉近了距离,提高了教学水平;学生通过交流,促进了文化、心理和情感融合。乌鲁木齐市二中党总支书记早然木(维吾尔族)说,目前民语班的汉语授课仅限于数学,更广泛的汉语授课将根据学生和教师的情况在其他学科陆续展开。
出处:人民网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