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司动态 网络高等教育 职业人才培养 答疑网 101网校 基础教育 国际教育 关于我们 IR
当前位置:首页 > 备份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 > 正文
新闻搜索

超常人才教育亟待实施新理念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5-05-18 09:38:46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某女生因“偷信”被校方开除。以培训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参赛选手为初衷的“奥数班”因过多染上功利化色彩,在一些省市被纷纷叫停。这些教育模式,再度受到人们质疑。 

  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贺淑曼教授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坦言,近来的一些事例表明,不少人对超常教育还存在着偏见,在实践中也出现了扭曲和变形。她认为,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必须整治,但不能因此因噎废食,应该辩证地看待超常人才教育和普及义务教育的关系。 

  她指出,“偷信”事件若干年前就在北京大学发生过,这些事情发生在大学,但根子在于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时期的社会化教育不到位,其家长有重要责任。 

  “现有超常人才教育的最大弊端是把爱因斯坦、爱迪生式的学生关在了大门之外,偏误出在忽略了人才成长的系统工程等。”贺淑曼认为,在超常人才教育问题上应该实施新的理念。 

  理念之一:超常人才教育是对智力中等以上学生开发潜能的高学力教育。她说,“这是一个和世界接轨的全新理念。” 

  理念之二:超常人才教育是一项从“摇篮”教育到社会用人机制的系统工程。时间可从长学制到短训班等,常规模式可包括早慧(超常)班、特长班及对普通生的潜能开发班。大中学校的少年班仅是模式之一,不是全部。 

  理念之三:超常人才教育与普通教育没有矛盾。普通教育是齐头并进的“大锅饭”。超常人才教育立足于因材施教、多样性的课程和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发现并开发学生潜能。 

  理念之四:超常人才教育的评估要分阶段进行。在潜超常人才的教育阶段,不仅要看升学率及获奖情况,更重要的是要站在拔尖人才的高度,用学力、创新和绩效等来审视其阶段教育成果。不能把“神童”及“超常儿童”等同于超常人才,二者不是必然关系。当学生走上社会后,要根据适应性、创新性及能力业绩等考核其是否为超常人才。 

  理念之五:超常人才教育属于特殊教育范畴,需要有特殊的制度为特殊的人才服务。对“异类”人才要有包容性,“不以分数论英雄”,为一些奇才、怪才、偏才等发展打开绿灯。 

  “面对国家发展和世界竞争的严峻局势,我们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超常人才。”贺淑曼认为,普及义务教育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超常人才教育应该齐头并进,以实现“抓两头带中间”。在规范超常人才教育的同时,应从制度和政策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力争使我国超常人才教育为国家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