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义务教育监测工作即将启动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5-05-18 10:30:14
记者日前从教育部义务教育监测办公室了解到,作为义务教育监测工作内容之一,监测办公室将组织对全国60个义务教育监测项目县进行中小学办学条件和寄宿生生活条件情况的监测,这是继2002年年底义务教育监测项目启动实施以来进行的第四次监测。据了解,为进一步推动“两基”的普及、巩固和提高工作,在财政部的支持下,建立全国义务教育监测系统被列入部长办公会并得到立项实施。财政部安排了35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这一项目的运行。教育部于2002年年底正式启动了义务教育监测项目工作,并在全国不同类型的地区确立了60个项目监测样本县。监测通过建立动态、及时的监测系统,对义务教育的实施水平,紧紧围绕当前义务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及时的、动态的监测,以便及时了解义务教育实施的真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各级政府的科学决策服务。
监测采取项目工作的方式,确立了首批60个监测项目县。60个项目县的选取考虑到了不同类型的地区,其中包括占全国人口15%左右的未实现“两基”的贫困地区的15个项目县,占全国50%左右,已实现“两基”的农村地区35个项目县,占全国35%左右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10个项目县。为加强管理,教育部专门成立了义务教育监测项目领导小组,国家教育督导团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管理工作。项目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督导评估研究中心。60个项目县所在省的教育督导部门负责本省监测工作的管理,各项目县也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有专门的监测管理员负责监测基础工作的实施。
为了使监测工作准确及时,监测项目办公室前期完成了监测指标体系的确立、监测软件的开发、监测工作方案的制订等基础性工作,并确立了“监测任务与目标服务于决策、监测手段与方法逐步电子化、监测工作特点实现及时动态”的指导思想。项目工作完善了电子化、信息化的工作平台,实现了项目县与教育部监测办公室之间数据直接传输,减少了中间环节。项目工作明确了三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即项目县按照指令生成基础数据、项目县与教育部监测办之间数据直接传输、监测办公室对上报的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
据了解,从2003年以来,监测办公室围绕教育部的中心工作,已经进行了三次监测工作,分别是2003年60个项目县初中学生辍学情况的监测,2003年60个项目县学校公用经费现状监测,2004年60个项目县中小学生变动情况监测,并将于近日开展60个项目县中小学办学条件和寄宿生生活条件情况的监测。在对60个县监测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确定了360所中小学校作为更基层下位的监测数据点。同时建立了义务教育监测网站,开通了监测项目学校网络数据直报系统,使数据上传更加快捷,处理更加迅速。随着项目工作的深入开展,监测制度逐步完善,监测手段逐步优化。在实现教育督导评估和信息化功能上,深入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几次监测的结果既为教育部的决策提供了相关的依据,也为监测县地方政府的教育决策提供了服务。
说到监测工作今后的思路,教育部监测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义务教育监测工作强调手段的电子化,就是要体现及时和动态的特点,目的是提供领导决策的依据,因此监测工作更要突出“抓热点、小专题、快速度、低重心”的原则,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监测实效。
管理上,要实现动态化管理,利用会议、调研、电子、电话、信件等多种方式加强监测办公室与项目县的联系。同时,还要不断修订监测指标体系及监测报表,规范工作的流程,完善监测软件,逐步在项目县建立起电子化管理系统,建立起包括在校生学籍、学龄文化户口、教师档案、办学条件、教育经费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库,探索软件乡镇版的开发与使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监测工作手段的现代化。
出处:中国教育报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