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教育“回暖”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5-05-18 11:11:43
在持续3年报名人数大幅下降后,今年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似乎迎来了“新的春天”。记者从在沪举行的第二届全国MPA论坛上获悉,今年全国报考公共管理硕士的人数超过1.1万人,接近2001年首次招生时的报考人数。但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立言指出,公共管理硕士教育面临两大问题,要真正打响品牌,关键还要靠质量。
教学:案例要本土化授课要国际化
公共管理硕士在我国原来没有任何积累,普遍使用国外教材。因国情不同,这些舶来品严重“水土不服”,有些外国MPA培训教师带来的案例,让中国学生摸不着头脑。
“我们的教师还不适应MPA带来的教育方式革新。”朱立言说,案例教学是公共管理硕士教育一种重要手段,要求教师当“主持人”,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这种讨论一般没有结论,只是引导学生从中获得感悟。但现在的MPA课堂,传统的“满堂灌”授课方式仍唱主角,案例往往变成证明观点的“例证”,而且案例质量普遍不高,有的甚至只是把电视上的一些谈话节目复印给学生。
师资:要有资深公务员做专职教师
目前担任公共管理硕士教学的教师基本来自高校各相关专业,绝大多数无公共管理方面实际经验,使得教学很大程度上“从理论到理论”。
按公共管理硕士教学要求,专职教师中应有一定数量来自公共管理部门的专家;但政府官员大多繁忙,定期上一门课几乎不可能,最多只能请来做一两次报告,学生收获有限。在公共管理硕士教育较成熟的国家,资深政府官员每隔几年会到大学任教一段时间,既给学生带来实际工作的经验启迪,自己也能完成一次知识更新。
中国500万公务员中,具备研究生学历者不到10%。从提高公务员素质、实现管理科学化来看,公共管理硕士教育大有可为。但如果没有质量的提高,规模再扩张都无济于事。专家指出,提高MPA的吸引力,提高自身含金量才是立身之本。据悉,有关部门正抓紧学科规范建设,并将以招标形式,推动MPA本土案例开发。
来源:解放日报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