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司动态 网络高等教育 职业人才培养 答疑网 101网校 基础教育 国际教育 关于我们 IR
当前位置:首页 > 备份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 > 正文
新闻搜索

葛道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在四个方向上稳步推进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5-05-18 11:25:07

[摘要]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角度,我体会正显示出四个方面的特点,供大家参考。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葛道凯博士2004年9月12日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5周年校庆期间举办的“远程开放教育论坛”上发言,他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对远程教育的深化改革提出了一些探讨性的课题。本刊特刊出以飨读者。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角度,我体会正显示出四个方面的特点,供大家参考。其一是提高质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旋律; 

 
二是主动服务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走向;三是加快完善具有时代特点的强化管理和质量保障措施日益受到重视;四是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过程中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提高质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旋律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提高质量当然始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主旋律。为什么还要说提高质量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旋律呢?这是因为近几年高等教育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简单地说有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等学校扩招后,从在校生数来看,1998年高等教育全口径在校生有853万,2003年已经达到1925万,2004年肯定会突破2000万。从招生数来看,普通高校的招生1998年是108万,2003年是382万,2004年肯定会突破400万。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不仅社会各界十分关注质量,实际上教育界内部已经把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摆在了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上。

  第二个方面是高等教育的财政状况总体上有所改善。上届政府做出过一个重要决定,即从1998-2002年中央财政预算中用于教育的比例每年新增一个百分点。仅仅这一项,过去五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就净增479亿元。在中央政策的带动下,各地也积极响应。据悉,各地政府预算中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也有所增加,有的逐年增加一个百分点,有的增加一点五,也有的增加两个百分点。当然这个投入与我们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相比仍然是远远不够,但是与前些年相比,高等教育的财政状况确实在逐步改善,教师的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这是我们大家都看到的一个事实。财政状况的改善为改进教学条件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基础。

  第三个方面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实行。所谓成本分担机制就是实行学生缴费上学。从前,学生上大学不仅不要付钱,国家还给予一定的补贴。但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完全由政府来承担高等教育经费的做法已不现实,继续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实行包括学生缴费在内的多渠道经费筹措是许多国家的改革走向。我国从1997年开始这项改革,现在除了经济有特殊困难和接受国防奖学金的学生以外,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要缴纳学费。由于实行缴费上大学,学生不仅对自身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校、对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第四个方面是我国高等教育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大家知道教育是作为服务贸易写进WTO条款的,我们国家对此也有承诺。既然是服务贸易,自然就有提供服务和购买服务的双方。从管理的角度,目前国内不主张教育国际化这个提法,但是教育的国际竞争确实存在而且越来越激烈。以澳大利亚为例,2000年澳的教育服务贸易收入已经达到43亿澳元,在澳大利亚所有贸易收入中排12位,在其服务贸易里排第3位。为巩固和发展这一形势,澳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我们需要教育的进口,而且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存在教育逆差。但是我们不能永远只作为教育的进口国,也不能够永远做教育的逆差国。我们也希望有教育的顺差,能向其他国家提供教育服务。如果这个目标实现了,我们国家对世界的贡献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多的是文化上的。靠什么实现这个目标呢?比较根本性的措施就是不断提高质量并建立高等教育的国际声誉。

  上述几个方面都说明,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命题来抓紧、抓好,是历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几年来高等教育战线的共识,更是广大高校近年来改革行动的真实写照。

  主动服务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走向

  什么是主动服务?现阶段特别强调两个方面: 

  第一是更加强调服务的有效性。学生接受教育对社会终归是有益的。有人说,只要学生接受更多的教育,就会更加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和减少犯罪,这就是教育对社会的贡献。这说明,发展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有效性是无庸质疑的。但现阶段对于高等教育来说,要在强调其育人属性的同时,更加强调其直接服务于经济发展,更加强调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直接的推动作用。这是主动服务的第一层含义。

  第二是更加强调服务的时效性。从长远来说,学生在学校中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在参加工作后的实践中会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来说,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还要更多地强调大学生毕业以后,尽快走上能够发挥作用的工作岗位。目前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绝大部分学生毕业以后要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如果每位毕业生都还要经过若干年的积累和适应才能胜任岗位要求,无论对个人、对家庭还是社会都是不小的损失。所以必须更加强调时效性。

  更加强调有效性和时效性,要求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要根据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适时地作出改革和调整。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把主动服务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走向。

  加快完善具有时代特点的强化管理和质量保障措施日益受到重视

  强化管理和质量保障也是广大高校共同面对并不断为之付出努力的命题。什么叫具有时代特点?我体会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更加强调灵活。最新一期《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刊出一篇讨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文章,我读后感到受益匪浅。该文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历史进程,需要经历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世俗化,实现高等教育控制权从“神权”向世俗的转移;第二个时期是实用化,实现高等教育课程结构向职业方向的变革;第三个时期是大众化,国家制订鼓励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政策措施并出现入学人口大规模增长;第四个时期是个性化,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从规模扩展转向个体的切实受益上来。

  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处于哪一个时期?这篇文章没有讨论。但大家知道,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教育救国”,党的教育方针更是要求教育要与生产实践和社会劳动相结合。所以,我体会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切入点至少是世俗化的,或者说是直接进入实用化时期。现在我们又进入了大众化进程,但同时又要面临个性化的发展阶段。大家可以想象,当同龄人里面相当大的部分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时,如果这个高等教育仍然是单一模式、单一目标的,那么这个高等教育对社会的贡献势必就会受到抑制,因为社会的需要是多样化的。因此现阶段,具有时代特点的强化管理和质量保障措施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强调灵活性。传统意义上单一的或者说比较僵化的管理模式必然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第二是更加强调严格。灵活并不意味着降低要求,恰恰相反在强调灵活的同时,要更加严格,更加强调规范管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由于定位、服务面向等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办学特色,但无论什么样的办学特色都应该有自身基本的标准和要求(如专业设置标准、教学基本要求等),而且要按照这些标准和要求严格地执行。2003年教育部决定实施五年一轮的教学工作评估制度,也就是说所有普通高校每五年都要接受一次教学工作的评估,其结论将作为对学校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两年前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进行了中期评估,从今年开始还要做总结性评估。这些都是严格和规范管理的具体体现。

  第三是更加关注责任的落实。随着《高等教育法》的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以及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出台,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将逐步得到落实。高等学校在享有办学自主权的同时,如何履行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已经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和一些领域开始试行。从以前更多地强调要享受权利,通过关注责任,走向兼顾权利与责任的平衡,或许正成为高等教育强化管理的一个时代特点。

  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过程中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在高等教育方面主要包括以继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多种办学形式。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新中国的建立是同步的,经过50多年的历程,到2003年其在校生数已达616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起步于1981年,2003年参考人数达1156万,20多年间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610万。网络高等教育从1999年开始试点,仅仅经过5年的发展,到2003年其注册学生数已达230万。多年来,上述教育的发展一方面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的实用人才,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一大批教育资源,更为可贵的是,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在教育教学模式、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等方面,为构建新时期的终身教育体系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本次论坛的主题之一,网络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例证。

  最近一期《中国远程教育》(资讯)杂志刊登了一份调查报告,尽管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