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司动态 网络高等教育 职业人才培养 答疑网 101网校 基础教育 国际教育 关于我们 IR
当前位置:首页 > 备份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 > 正文
新闻搜索

55年,中国教育走向辉煌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5-05-18 11:28:12

   基础教育:如期实现“两基”目标 

  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获得了受教育的基本权利。1949年全国人口中80%是文盲,在少数民族中文盲率高达95%左右,从1949年到1965年,全国扫除文盲10272.3万人,年均扫盲604.3万人。 

  在20世纪末,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以下简称“两基”)的目标如期实现。2000年底,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2003年年底,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到91.8%,通过“两基”验收的县(市、区)总数达到2659个(含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181个),12个省(直辖市)已按要求全部实现“两基”。同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6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2.7%。 

  高等教育:步入高教“大众化”阶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成就。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27年间,全国共有930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有3100万学子通过高考进入普通高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 

  特别是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高校扩招的重大决策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98年,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854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9.8%。从1999年到2003年,经过5年发展,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1900多万人,约为1998年时的2.2倍,是1949年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11.65万的163倍;毛入学率达到17%,比1998年提高了7.2个百分点。我国高等教育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开始步入国际通常所说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高等教育各项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突破。据初步统计,1999年至2003年,通过吸收社会资金加上政府的投入,5年间全国新建大学生公寓5400万平方米,新建学生食堂740万平方米,约为1999年前50年建设总量的两倍。后勤社会化改革保证了高校扩招的顺利进行。 

  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一批世界一流的重点学科,造就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及其团队。我国从1995年开始实施“211工程”,1999年“985工程”正式启动。另外,通过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一系列优秀人才计划,在推进高校高层次拔尖人才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全国2/3。在十五“863”计划6大领域中,有4个领域的首席科学家来自高等学校,高等学校为主体承担的课题占课题总数的48%。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2001年,具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力量的各类高等院校共有739所,比1991年的513所增长44%。2003年为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应用性研究成果和咨询报告9000余份。在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职教成教: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 

  十多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成人中专)培养了5000多万毕业生。全国共建设骨干中等职业学校3200多所,办学规模在2000人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近3000所。200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1.47万所,招生515.75万人,在校生1256.73万人。 

  2003年,全国高等学校举办的各类成人非学历教育结业人数达353.25万人,注册学生239.52万人。全国职业技术培训机构23.06万所,教职工45.72万人,专任教师20.6万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共培训结业学员7242.08万人次,注册学生数5677.22万人。 

  教师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质量不断提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师教育培养了千百万中小学教师,支撑了世界上最大的基础教育事业,为我国教育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教师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1997年至2003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共计培养了本专科毕业生159万人,培养了教育硕士近5万人。中等师范学校共计培养中师毕业生183万人。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学历培训中学教师40多万人,小学教师83多万人。 

  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由1997年的93.1%、80.5%、60.7%提高到2003年的97.9%、92.0%、75.7%。 

  民办教育:依法规范 持续发展 

  从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前,是我国民办教育恢复起步的阶段。从1992年到1997年是民办教育迅速发展的阶段。1997年至今是民办教育依法规范、持续发展的阶段。 

  2003年,全国共有民办高等学校175所,在校生81.23万人;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1104所,各类注册学生100.40万人。民办普通高中2679所,在校生141.37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382所,在校生79.38万人。民办普通初中3651所,在校生256.57万人;民办职业初中53所,在校生2.28万人。民办普通小学5676所,在校生274.93万人。民办幼儿园5.55万所,在校生480.23万人。 

  教育投入: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重视下,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完善教育经费筹措机制,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使我国的教育投入保持了较快增长,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有了较大的增加,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 

  教育投入总量持续增加。2002年,全国教育投入总量达5480亿元,比1997年的2532亿元增加2948亿元,增长116.5%,是1952年的12亿元的472倍。教育投入平均每年增幅,1997年至2002年为16.7%,1952年至2002年为13.1%(1949年至1951年无教育经费的统计数据,故以1952年数据与2002年作比较,下同)。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不断加大。2002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491亿元,比1997年的1863亿元增加1628亿元,增长87.5%,是1952年12亿元的301倍。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平均每年增幅,1997年至2002年为13.4%,1952年至2002年为12.1%。 

  各级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快速增长。2002年,各级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总数达3114亿元,比1997年的1358亿元增加1756亿元,增长129.4%,是1952年12亿元的268倍。各级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平均每年增幅,1997年至2002年为18.1%,1952年至2002年为11.8%。 

  教育信息化:搭建数字化学习平台 

  全国中小学拥有的计算机,从1999年底的平均121人一台提高到2002年的35人一台,校园网增加到2.6万个。截至2001年9月,高中信息技术开课率达九成多,大中城市初中接近70%。西部12个省区建设50个“校校通”示范网的工程启动实施。从1994年开始建设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到2003年年底,已经建成近两万公里的高速传输网,通达全国200多个城市,包括36个省会城市和部分计划单列市,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互联网络。 

  国际合作与交流:教育国际竞争力日益提高 

  55年来,我国先后与20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相互承认学历、学位的协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有约70多万人出国留学,前往108个国家和地区学习或研究,其中17万多名留学人员已学成回国。55年来,我国已接受72万人来华留学,分别来自175个国家和地区,来华留学的规模和层次也不断提高。 

  中外合作办学快速发展。迄今,全国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800多个,覆盖了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教育法制法规:颁布8部教育专门法律 

  1980年以来,国家相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目前,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通过了8部教育专门法律,另有《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国务院制定了《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幼儿园管理条例》、《教师资格条例》、《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等教育行政法规数十项,各地出台的地方性教育法规有数百项。 

  《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1日第1版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