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首次举办“自杀干预”活动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5-05-18 11:47:58
昨天,首次大学生“自杀干预”活动在首都师范大学举办,哈佛大学副教授、世界卫生组织中国精神卫生处顾问、北京心理卫生协会费立鹏教授向学生传授破解自杀危机的有效方法。128名大学生还成为了首批“自杀干预志愿者”。
据北京自杀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研究,在15—34岁的死亡者中,26%系因自杀,自杀成了第一死因。
专家支招
自杀前10个危险征兆
费教授介绍,轻生者自杀前有10个危险征兆可以识别:有过自杀未遂;说过要自杀;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收集与自杀方式有关的资料并与人探讨;流露出绝望、无助以及对自己或这个世界感到气愤;将死亡或抑郁作为谈话、写作、阅读内容或艺术作品的主题;讨论自己现有的自杀工具;有条理地安排后事;直接说出“我希望我已经死了”,“我再不想活了”;或间接说类似“现在没人能帮得了我”,“我再也受不了了”的话语等。
自杀危机四招可破解
费教授指出,帮助有心理危机或自杀倾向者的要点有4个:冷静地倾听对方的倾诉,要听其内心的感受,接纳而不做任何评判,更不要试图说服他改变已有的想法,避免对方逆反心理;科学地询问对方是否有自杀的想法;不要答应对方为他自杀的想法保密,要鼓励他寻求更多人的帮助和支持;对于那些即刻自杀的危险很高的人,要立即采取措施,不要让其独处,去除其身边的危险品,陪其去精神心理卫生机构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危机可免费咨询
国内抑郁症患者或有自杀倾向者如果需要心理咨询或治疗,可以拨打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24小时热线电话:
心理危机干预热线:800—8101117(免费);手机、IP、分机电话用户:010—82951332。
话剧模拟“寻死觅活”(现场特写)
“我和男朋友好了两年,前天他突然说不要我了。呜呜……”费教授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话剧表演”,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如何面对突然出现一个“寻死觅活”的人。 哭啼的小丽是一个大学生,两天前男朋友和她分手了。两组师生用不同的方式来安慰她。
第一组老师和学生出场了。“小丽,别理那个白眼狼。”舍友只顾大骂她的男友,老师则摆出一堆大道理,小丽哭得更伤心了。第二组的舍友一见小丽就贴身坐下,细声询问她事情的经过,帮他分析前因后果。老师进来后也柔声询问她。小丽忍不住悲伤地伏在老师肩上,边号啕大哭边说“我要跳楼”。发泄一阵情绪后,老师劝她先去吃饭,并开玩笑说“脸都哭成小花猫了。”一番劝慰后,小丽积在心里的郁闷终于得到了疏导。
来源:京华时报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