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司动态 网络高等教育 职业人才培养 答疑网 101网校 基础教育 国际教育 关于我们 IR
当前位置:首页 > 备份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 > 正文
新闻搜索

清华大学首届国防生全部选择到部队工作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5-05-18 12:20:46

   “这是与国家的协议,不容亵渎。”在13日清华大学首届国防生毕业典礼上,毕业生代表赵志升的发言,用铿锵有力的话语道出了56名即将投身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的清华大学国防生的心声。

  胸怀民族振兴宏志,投身国防建设大业。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多重价值观、多重思潮的冲击,清华大学首届56名国防生,全都坚定地履行了协议——携笔从戎、到部队建功立业,其中大部分同学将穿上军装以军人的身份继续攻读研究生。

  作为全国首批从普通高中毕业生中招收的国防生,古老清华园里的这群年轻学子,承载了太多的希望与期待。

  清华大学选培办主任牛亚军告诉记者,在人们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清华大学毕业国防生的违约率为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自觉地把个人设计纳入国家利益之中。

  事实上,他们学的都是热门专业,如果到地方工作,年薪可以拿到十几万元,甚至更多。但选择了军营的他们说:“我选择,我无悔。”在与毕业生们的交谈中,记者听到最多的是“国家利益”四个字。在清华学子心中,国家利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选择到西安空军工程大学工作的赵晓林,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扎根西部40年的一对将军夫妇对他说的一段话——“我们是从清华毕业的普通学生,仅仅因为我们投身到了一项伟大的事业中,仅仅因为我们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才体现了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小赵被深深地震撼了。他说:“我也曾想过留在北京工作,也有这样的机会。但是从这对将军夫妇身上,我懂得了个人成才必须要有大舞台,西部军营有我们年轻人建功立业的广阔空间。”

  回忆起4年的大学生活,即将到总参谋部某研究所工作的冯新建说,与同龄的其他大学生相比,清华国防生的青春少了一份潇洒和浪漫,多了一份“兵味”和“军味”。他说:“我因为敬慕而选择了清华,因为热爱而选择了军营。我为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激动。”

  从普通青年成长为合格军人,是一个积极地融入军营并用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的过程。四年来,清华学子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军事知识特别是军事高科技知识。“国防教育周”“新世纪论国防”演讲、国防教育橱窗展、高技术武器装备展……在潜移默化中,国防生的国防意识不断增强。准备继续读研深造的45名国防生,无一例外全部选择了军事高科技领域的专业。

  “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一场场现代战争告诉我们: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必须依靠掌握高科技武器的高素质人才。”主动要求到南京军区基层部队工作的赵志升说,“时不我待,为了国防现代化事业我们必须刻苦攻读。”

  强烈的使命感激发出强大的动力。刚入校时,分数并不拔尖的国防生,毕业时保研率高达83%,比清华平均的保研率高出了20个百分点;在淘汰率高达10%的清华园里,国防生的淘汰率不到1%;清华大学300多名在校国防生中,有三分之一以上获各类奖学基金,其比例远远高于普通生。

  他们注重书本,更注重实践、注重创新。每年暑期,他们都要参加各类“军事夏令营”,到军营体验生活,参与军队科研单位的课题研究。航天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飞行表演现场、高科技知识装备展会、航空博物馆以及全军许多科研院所,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部队的训练场成为学子们的“第二课堂”,未来作战的需要就是他们研究的课题。毕业前一年的暑假,电子工程系学生钟山、王进超等4名同学到空军某研究所毛遂自荐,承担了一套本应由研究生来完成的应用软件设计。4名在校本科生在短短一个星期就拿出来的成果,令研究所专家赞叹不已,这套软件也迅速在航空兵部队推广应用。

  “两弹一星”的23位元勋中,有14位毕业于清华大学。在这些朝气蓬勃、热血沸腾的清华学子中,又会走出多少位元勋呢?清华园在期待,人民军队在期待。
 
出处:新华网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