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探索“课堂建团”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5-05-18 12:35:05
6月1日上午11点。合肥工业大学新区6号教学楼104教室。2003级公共英语二级一班学生在迎接国家四级英语考试前最后一次在一起上课,全体同学无一缺席。
何建梅老师感动得眼睛有些湿润。就在1年多前,负责英语分级教学班管理的她还是大伤脑筋。学生入学时根据学院和专业编定“自然班”,而英语分级教学班则需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重新编班,原来的教学秩序被全部“颠覆”。一时间没有人抓学风、没有人考勤。
以2003级公共英语二级一班为例。42名学生来自7个自然班、27个宿舍,有7个自然班的班长和3个团支部书记。每个学生和教师手上拿到的只是一张标着时间和地点的课表。上课就像听可到可不到的讲座,即使来了,也是听完就走。旷课率最多时达到了80%,有的学生借着英语课的管理真空,长达两个月跑到外面“勤工俭学”。
合肥工大团委在调研中发现,实际上英语的分级班就是实行完全学分制改革后“动态建班”的雏形———在不打破原来自然班建制的前提下,学校将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进度和学力动态编排班级,以便于学生更顺利完成学分,灵活决定毕业时间。
新的教学秩序的需要正是共青团工作新的切入点。经合肥工大团委与该校人文学院的共同努力,从2003级入学的新生开始,在6000多名学生重新编排后的134个英语教学班,134个“课堂团支部”应运而生。团干的诞生本着学生自愿、公开竞聘、民主投票、最后任课教师参与定夺的原则,每个支部3人,1名书记,1个组织委员、1个学习委员,负责协助任课教师做好班级管理和团组织活动的开展,接受任课教师和学院团总支、学校团委的双重考核监督。
课堂团支部的设立为临时班级带来了全新的气象。团干们憋着一股劲儿,要通过自己为同学的服务,在素质拓展证书上记录下“不可磨灭的一笔”。全班每个同学很快都人手一张套印着每个人照片的花名册和详细的联系方式。除了上课,每个团支部都在校园内确立了一个团组织活动的固定地点。“到课率”很快重新成了教师计算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而不是以往的“罚不责众”。班级管理的整体化使教学效果大大增强。从前,老师设计的课前单个学生的英语口语新闻报告,变成了多人参加的5分钟英语集体对话,后来又逐渐演变成每次一幕内容丰富而又生动的英语短剧。同学们找到了难得的锻炼英语实用能力的天地,有同学被挑选参加由外研社组织的全国英语教学课件制作,并获得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课堂团支部活动与教学效果的良性互动,也使教师们成为班级共青团活动最积极的支持者和参与者。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他们会主动与团干和团委老师联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很多教师与这些临时班级的学生都成了好朋友。
真实的数字是有力的论据。成立课堂团支部1年来,分级英语教学班没有一例无故旷课。同学们还普遍感觉到,在团支部的各类活动中,与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在不同知识背景下的交流,让他们开拓了视野,增加了悟性。
合肥工大团委书记胡兴祥告诉记者,目前,该校通过创建“课堂团支部”、“公寓团组织”和“学生团体团组织”,“一个团籍,多种身份,多向多层延伸”的团员组织活动新格局已经开始形成。一个在班级团支部注册并缴纳团费的团员同时是所有创新的团组织的成员,其所接受的思想教育与管理同时来自多方面。
校团委的有益探索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支持。从今年开始,合肥工大开始为团委推行团建创新试点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团委通过与相关学院合作,在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政治理论等公共课班级和提前毕业学生班级中进一步试点动态团建工作,为学校的完全学分制改革探索管理经验。
来源:中国青年报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