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把握好高教事业发展节奏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5-05-18 13:18:09
今年高考在即,高校招生工作也将全面展开。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全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各地、各部门和各高校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切实把握好规模发展的节奏,坚持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进一步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跨世纪扩招: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世纪之交,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顺应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党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5月作出了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战略决策。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和各高等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办学规模持续扩大。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从1998年的108万人增加到382万人,在校生从1998年的341万人增加到1109万人,均增长了两倍多。同期,研究生招生规模和在学人数也分别由1998年的7万人和20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27万人和65万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1900万人左右。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迅速提高,历史性地跨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提高到15%,历史性地跨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门槛,2003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进一步提高到17%。长期以来我国宏观教育结构中高等教育规模偏小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有效地缓解了社会各方面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压力。
——高等教育领域一些重大改革取得突破,激发了高等学校的办学活力,实现了教育生产力的有效扩张,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转变。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了深刻的变革,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初步建立了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的新体制;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不断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和多元化投入体制、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平稳推进;高考改革也正朝着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方向逐步深化。
——高校的办学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办学效益大幅度提高。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校均全日制本、专科规模约6640人,其中普通本科高校校均规模达11679人,分别比1998年的3272人和4418人增长了103%和164%,规模效益充分显现。随着在校生规模的扩大,高校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科研设施得到了充分利用。教师的工作量也得到大幅度提高。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生师比达到17∶1,比1998年的10.5∶1提高60%以上。
短短数年,我国高等教育跨越了其他国家需要数十年的发展阶段,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在国际上也产生了积极影响。高校扩招顺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和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深远意义。
负重前行: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5年来,各地、各部门和各高校殚精竭虑,抓紧深化改革,努力挖掘潜力,千方百计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竭尽全力保障扩招。尽管如此,迫于超越常规发展和历史欠账积累的双重压力,高等教育的“快车”渐显不堪重负。
——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趋紧。尽管各地、各部门和各高校想方设法多渠道增加投入,但总体上还远远滞后于规模发展。一些地方所属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已下降到每年2000元左右,严重入不敷出。据测算,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教学行政用房缺口达4000多万平方米,图书缺口约5亿册,仅此即需投入750多亿元。
——专任教师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进一步加剧。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生师比达到17∶1,比上年进一步趋紧。据测算,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缺口达6万人。同时,结构性短缺现象仍很突出,不少高校外语、计算机等公共课和一些热门专业的专业课教师严重不足,百人以上大课堂教学屡见不鲜,教学质量堪忧。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学历层次亟待提高。据统计,2003年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7.6%和25.4%,距国家标准的35%尚有一定差距。
—一些地方不切实际、盲目攀比扩大招生,进一步加剧了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压力。高校扩招以来,全国普通高考录取率翻了一番,由1998年的31%提高到2003年的60%以上,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考录取率超过70%。尽管扩招伊始就再三强调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然而,仍有一些地方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攀比录取率。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一是出现生源危机,由于一些地方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滞后,高校特别是高等职业学校生源不足,办学质量受到威胁;二是加剧教育结构失衡,由于高等教育发展脱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有限的教育经费大量集中到高等教育,势必导致基础教育“贫血”;三是高考录取率刚性上升,招生规模急剧扩张,而政府投入滞后,高校已不堪重负;四是一些地方以追求高录取率为政绩,加剧了教育发展上的短期行为。
——近期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特别是我国劳动力人口迅速增加与社会就业岗位相对不足的矛盾加剧,近期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据统计,2003年经过多方努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0%,仍有60万至70万人在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其中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预计2004年高校毕业生约280万人,比去年净增60多万人,增幅达32%。从现在的趋势看,毕业生大幅增长势头将延续数年,今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将进一步趋紧。因此,在安排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时,必须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的压力。必须根据社会需求特别是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社会需求不足、就业率较低学科、专业,要坚决减少直至停止招生。
——未来规模发展仍面临巨大压力: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高等教育在质和量两个方面提出了历史性要求;二是随着独生子女大学学生时期的到来,社会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心理预期正发生着变化;三是各地普通高中快速发展,使高考报名人数增加,从而加大了对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压力。
把握节奏: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协调发展
回顾成绩,是为了坚定信心;剖析问题,是为了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矛盾。应当说,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态势是好的,也是健康的,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同时,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大发展之后,也应当正视积累的问题,深入研究问题,认真解决问题。
教育部有关负责同志强调,针对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的领导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形势,把握节奏,抓紧解决、消化现存的问题与矛盾,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把握发展节奏,首先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系统地阐述了新的发展观,也启发了我们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一方面,要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内部的各种关系。要正确处理好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数量扩大与质量提高的关系;内涵发展与外延扩张的关系;眼前和长远的关系;规模发展与增加投入、改善条件的关系,等等。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既要考虑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需要,也要考虑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特别是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既要考虑经济发达地区的需要,也要考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需要,努力促进区域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既要考虑规模发展的需要,也要充分考虑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等等。总之,今后高等教育发展,必须统筹好上述各方面的关系,努力把握好发展的节奏,做到可持续发展。
——把握发展节奏,必须坚持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民办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各类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各类高校招生规模,有近半数是由普通高校以外其他各类高等教育结构承担的。近几年新增的高等教育规模,有40%左右是由其他各类高等教育结构承担的。因此,教育部有关负责同志指出,必须坚决反对把扩招任务全部压向普通高校,特别是普通本科的倾向,坚定不移地坚持走各类高等教育多形式、多元化、协调发展的道路。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与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要坚持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不断增强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更加广泛和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要大力推动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发展,提高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所占比重,积极促进民办与公办高等教育共同发展。
——把握发展节奏,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1999年以来,随着管理权限逐步下放给省级政府,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迅猛发展。2003年全国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