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博士关注西部民族教育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5-05-18 13:30:23
《民族教育研究》博士论坛撷英
我国有50余个少数民族都主要分布在广大的西部地区,占全国民族总数的92.7%。21世纪初,中央将社会发展的重点转移到西部,这一重大战略举措的实施,无疑也牵动着西部地区民族教育的发展。那么,西部开发与民族教育的关系如何?怎样根据二者的关系,研究和规划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战略?日前,《民族教育研究》编辑部组织了"西部开发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博士论坛,在京的部分民族学、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博士和教授就此发表了看法。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倍受关注
在众多的发言中,学者们明显表现出了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极大关注,他们认为:要抓住西部开发的机遇,发展民族教育,首要的是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促进少数民族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教育研究所所长滕星博士认为,在西部开发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应处理好的十种关系中,人口政策与普及义务教育的关系应得到重视,由于子女较多,西部许多地区的少数民族家庭尚未脱贫,导致儿童失学或辍学,特别是女童的失学、辍学率较高,因此,在西部开发落实民族人口政策的同时,应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
"从长远来看,西部人才开发的源泉是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西部人才开发的质量,进而会影响西部大开发的质量。"北京大学钱民辉博士如是说。
中央教科所副研究员孟鸿伟提出,西部地区最需要的是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发展。应首先考虑中小学校、各地区学校布局合理,少数民族师资问题等直接影响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问题。北京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的韩嘉玲博士指出,西部开发应在基础教育上加大投入。她说,教育作为培养劳动力再生产的机制,使得贫困地区的发展受到进一步牵制,不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扩大了区域、城乡及性别的差距,西部开发对中国的民族教育与贫困地区教育是一个重要契机。
呼吁加强民族教育师资建设
西部民族教育的发展与西部大开发密切相关,民族教育的质量又很大程度地取决于民族地区学校的师资质量。对此,中央民族大学的李丽博士提议,建立高起点的师范教育,培养师资与发掘师资并举。西部地区要培养一支本土的、高起点的师资队伍,通过当地师资培训、内地大学委培、进修等多种渠道,尽快提高当地师资队伍水平。另外,要从宏观上合理配置师资资源。
北京师范大学郑新蓉副教授则指出,民族地区小学阶段从母语过渡到汉语时需要掌握双语的教师,同时女教师的缺乏影响了女童教育。因此,发展西部民族教育,师资建设亟待加强。
滕星博士认为,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师资队伍的质量,因此,在投入教育经费时,应重点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培训,使有限的教育投资发挥最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保护多元文化与双语教育
西部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的保护以及发展双语教育,也是与会博士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滕星博士呼吁: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要大力宣传文化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西部少数民族学校要实施"多元文化整合教育",要成为所在社区现代文化科技知识与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心与传播中心。他还说,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差异很大,如何根据各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进行双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韩嘉玲博士谈到,西部大开发,如何保护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多样性,是值得重视的问题。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因而对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持与发展将成为西部开发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中央民族大学的王远新副教授提出,中国少数民族教育要按中国的国情保护语言的多样性。他说,保存一种语言就意味着保存一种文化,学习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学习一种文化,双语教育的重要功能就在于此。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博士总结说,通过发展民族教育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开发,要把民族地区教育作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的基础工程部分来建设、投资,要建立少数民族地区自身教育发展指标和体系,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促进西部社会的经济发展。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