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师教育存在体制性障碍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5-05-18 13:49:56
在刚刚结束的人大会议上,一位女委员关于教师教育的提案格外受人关注,她就是庞丽娟。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对中国的教师教育她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同时她说:“在今年第2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愿意为中国教师教育的根本变革振臂高呼。”
教师教育不可完全市场化
翻开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可以发现其中明确提出了教师教育在教育事业中的战略地位,1996年第五次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也进一步明确了教师教育必须优先发展。但据近年的调研表明,教师教育受关注的程度有所减弱,实际地位有所下降;另外教师的待遇仍较低,部分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堪忧,教师职业在社会上的吸引力不足。
在人才强国的大背景下,如何大力发展教师教育,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人提出:教师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但是庞丽娟教授指出,教师教育决不可完全推向市场,以保证方向的把握和质量的保障。可以适当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增强教师的职业吸引力,这样才能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和素质的提升。
师范大学应向综合大学发展
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尚主要局限于师范院校,其实这种相对独立、封闭的教师教育体系缺乏竞争,没有活力;同时由于其专业课程设置较窄、生源总体弱于综合性大学等,不利于教师教育机构的自我发展与完善,也不利于教师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我认为,国家应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更多高水平的综合大学,积极参与教师教育,承担教师教育的任务。”庞丽娟教授如是说。
庞丽娟教授做了如下分析:综合性大学具有学科、学术氛围、师资和生源等多方面的优势,国家应该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这不仅有利于打破封闭式、定向性的教师教育体系,也有助于推动高师院校对自身教师教育的关注,增强其改革调整的压力与自觉性。针对前些年社会关于“高等师范大学向高水平的学术性、综合性大学发展”的争论,庞丽娟认为师范大学向综合性大学发展对师范教育是有利的,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是“不务正业”的举动。她说:“师范大学应该专业化,但是若其发展成为高水平的综合大学,就可以增强其办学实力,提高其社会吸引力,就可以吸引更多的好生源,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确保培养出高质量的教师。”
发放教师“培训券”
经过调查,庞丽娟发现: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存在着一些体制性障碍: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各地教师培训封闭、割据,教师不能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培训机构因而缺乏危机感与压力,难以产生自我发展与完善的动力,不少教师教育机构缺乏质量保障,教育质量低下。庞丽娟开出的“药方”是要建立起严格、有效的教师教育机构的资质、考核评估和管理机制。第一,建立一套动态、竞争的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评估和管理体系。由国家组织有关单位、专家抓紧研究制定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证标准和教师教育质量标准,制定机构考核和资格再认定制度,对教师教育机构进行资质和教育质量考核认定,对合格者颁发教师教育机构证书,并准予进行教师教育活动;每两年进行一次定期的考核与评估,动态进出。考核合格者,再认定其机构资质;不合格者,则取消其培训机构资格;并不断地动态增加新的优质的教师教育机构。第二,设立专门的教师教育社会评价中介机构,可以保证中性、客观地评价我国教师教育机构的资质及其教育质量。第三,建立国家级和省市级教师教育基地。在高水平的高等师范大学和综合大学建立若干“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和省市级教师教育基地,让这些基地动态进出、竞争互动。第四,让教师自主地选择教师教育机构。庞丽娟建议建立教师“培训券”制度,即政府把原本应发给教师的培训经费以代币券的形式发给教师,教师凭券自主选择经资质认证的培训机构或基地接受培训。培训机构和基地凭培训券从相关结算中心兑换与券值等额的教育经费。培训券制度可以让老师选择自己喜欢的培训机构和自己需要的教育,对提高自身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庞丽娟说:“经常有人抱怨教师培训是劳民伤财、收益不大的活动,期待‘培训券’能改变这一局面,促进教师教育机构质量的不断提高,优胜劣汰,跨跃原有教师教育管理、体制上的障碍。”
教师教育经费投资多元化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这种状况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师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的提高,而且也损害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在这一问题上,庞丽娟有这样的想法:首先,国家应设立职前教师培养的国家专业奖学金制度,建立国家教师教育专业奖学金和农村新教师学费返还制度。教师教育专业奖学金面向高师和综合性大学各专业的学生,凡志愿学习教师教育专业、毕业后从教者,均可申请并签定毕业后从教合同(从教年限至少7~8年),国家则提供其在校期间的生活费和部分学费。对于毕业后到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边远地区从教的学生,国家五年内分期返还其全额学费。庞丽娟说:“这一措施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教,并鼓励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从而有助于解决农村教师的数量与质量问题。”其次,明确规定在国家教育财政预算中,教师培训经费应占教师工资总额的2%。这既体现了国家对教师教育的重视,又可确保教师教育有相对稳定、长期的专项经费。第三,改变教师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推进教师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改革。这一分担机制不同地区应有不同的投入与分担模式———发达地区,中央可只提教师教育的要求,经费完全由地方自筹、教师本人分担;贫困落后地区,则实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省市县财政也应积极筹融资以保证投入。第四,设立“教师发展基金”。由社会财团、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教师发展基金”,设立教师发展奖学金、助学金,鼓励教师和有志从教的在校生申请,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提供支持。同时也可以通过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和个人等捐资支持教师教育。
庞丽娟说:“我国有3.7亿儿童和青少年,教育和教师对于国家未来的影响至关重要。近20年来,我国的教师教育既有进步也有不足,今年恰逢第20个教师节,我们期待国家在教师教育改革上有新举措,期待教师教育的根本变革。”
庞丽娟简介
庞丽娟,宁海城关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并获博士学位,后赴美国留学,1988年回北京师范大学工作,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研室副主任、世界学前教育组织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秘书长。主要著作有:《幼儿心理学》、《幼儿美术教育法》、《幼儿心理教育新进展丛书》等。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庞丽娟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来源:现教传媒网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