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司动态 网络高等教育 职业人才培养 答疑网 101网校 基础教育 国际教育 关于我们 IR
当前位置:首页 > 备份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 > 正文
新闻搜索

沪上高校引进性别教育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5-05-18 14:05:05

    如何促进男女平等、使两性和谐相处?如何认识性别差异、调整心态健康成才?这些问题都将在一门叫做“女性学导论”的高校选修课中得到解答。新学期里,“女性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公共选修课出现在沪上一些高校,受到了大学生们的欢迎。 

   性别教育以前一直没有在高校校园里打出旗号,这次由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5所高校联手编写的《新世纪性别教育读本》,旨在向大学生们传授在竞争型社会中处理男女平等问题的理念。该套丛书的编写者之一、上海大学女性问题专家胡申生认为,性别教育在大学课程中的亮相非常重要,“性别教育长期以来不受重视,男女平等往往被认为等同于男女平均,男性能做到的事女性也一定能做到。开设这门课程就是想让现代大学生们承认两性差别,在此基础上消除两性歧视。” 

   以前高校中涉及性别平等内容的课程,如“家庭社会学”等形式分散、理论模糊,无法成为高校性别教育的主力军。去年,复旦、华东师大等高校试点开设了“女性与家庭”、“女性心理与成才”等公选课,选修人数一直爆满,许多男生也对课程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授课教师认识到性别教育的大范围推广是大学生们迫切需要的。 

   在《新世纪性别教育读本》中,性别理论、女性与恋爱、女性与家庭、女性与情感、女性心理与成才这五个主题单独成册,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性别教育理论的主要方面。 

   参与教材编写的华东师大心理学系教授耿文秀表示,“女性学”是性别教育的重要部分,通过探讨女性心理发展的过程和特点,向大学生们分析诸如“婚外情”、“性骚扰”、“性别歧视”等敏感问题,帮助女生发现自身的优势,摆脱自卑,平等参与竞争,并让男性真正学会尊重女性,尊重自己。 

   2004年是男女平等的宣传年,世界妇女大会也认为性别理论应纳入政府决策的考虑范围,与此同时,中国女性在社会进步过程中也获得了“男女平等”的新空间。但是,平等的机会并不总是带来平等的结果。有关调查表明,无论是在学业、就业方面,还是在工资收入、事业开拓方面,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家庭对女性的期望,甚至女性对自身的期望,都明显低于男性,导致女性的整体素质水平、综合竞争能力低于男性。有些高校教师承认,“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想法在高校女生中颇有市场。有的教师在班级调查中发现,四分之三的女生认为与男性竞争难度很大。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胡守钧认为,当前应该强化性别教育,“促进男女平等以及和谐共生是非常必要的。”他认为高校开设性别教育课程时机恰到好处,因为高校如何塑造女大学生将关系到中国女性新生代的整体形象和水平。“我们希望男女生能在平和的气氛中,通过性别理论互相了解,女性学不仅是为了争取女性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是男性需要学习的课程。”胡申生期待,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女性能够摆脱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不再拘泥于旧的性别观念,以自立、自强、自信的心态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并带动全社会对性别意识的关注。 

   据悉,年内上海将有10所高校在全校范围内设置这门课程,市教委有意向更低年龄的人群推广性别教育。目前,各所学校性别教育的师资培训工作也已经启动。  
 
出处: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