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司动态 网络高等教育 职业人才培养 答疑网 101网校 基础教育 国际教育 关于我们 IR
当前位置:首页 > 备份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 > 正文
新闻搜索

吴启迪: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5-05-18 14:08:24

教育部副部长 吴启迪 
 
  各位记者朋友,同志们: 

  欢迎大家参加我部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新闻通气会。并在此向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感谢!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教育发展目标是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其教育发展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党中央、国务院一贯关心和重视农村教育工作,把农村教育列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 

  农村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西部地区,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对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多年来,农村生源考入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回不到农村第一线,而另一方面农村薄弱的基础教育使一批孩子又考不上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和手段使高等教育延伸到农村成为了可能。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教育部决定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方式,将高等教育延伸到农村,尽快为农村第一线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使他们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从而推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什么是“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就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通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及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并集成全国农业高校和相关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及实用技术课件,通过采用广播、电视、卫星、互联网等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全国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站(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站(点),将高等教育输送到县和中心乡镇的学习点,在农村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高职教育为主,每年每村招收一名大学生,培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层次的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 

  针对农村成人学习的特点,教育部将为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制定专门的政策。计划单列,注册入学,不转户口,就地上学,自主学习,累计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可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招收对象主要面向具有高中(含职高、中专)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农村青年,鼓励复员退伍军人、农业科技示范户、村干部,以及乡镇企业或龙头企业带头人、科技致富能手参加学习;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解决农民学生工学矛盾,农村大学生的培养主要采用电视教学、网络教学、集中面授、个别辅导、学习小组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并改革现行考试办法和建立系列证书管理制度,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与衔接。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主要实施单位,计划2004年先期在全国选择百县开展试点,并与地方电大共同向西部100个县投资2000万元。计划2004年7月开始招生,5年累计注册学生达20万以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计划在两年时间内逐步提供信息技术应用、经营管理、实用技术与推广、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与销售、法律法规等模块化的课程组合,以满足不同人员、不同地区多样化学习的需求。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教育部发展农村高等教育的一项新的举措。教育部将本着“合理建设、相互配合、资源共享、农民实惠”的原则,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筹措经费,改革收费办法,降低成本,调整收费标准,把学生经济负担降到最低水平。举办这种大规模的面向农村的高等教育,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持,以减轻农民负担。尤其是对西部地区,要使农民受教育少交或免交费用,帮助他们尽快地提高文化素质,我们需要更多的经费支持。教育部将欢迎国内、国际基金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投入资金,帮助我们把这个计划更快、更好的实施开来。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对于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村级管理者、农民致富带头人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带头人,对于配合和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农业科技和教育网络联盟”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计划的实施,对于进一步探索和建立面向农村开放式的远程与继续教育新模式、建立农村学习型组织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