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大实行“坐班制”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5-05-18 14:28:36
有人总结在大学里当教授的好处:“第一是‘看上去很美’,在社会上受人尊敬;第二就是自由,教授不坐班,还有寒暑假。”不需要坐班一向被认为是在大学任教的一个“职业优势”。
但东北师范大学却从2002年下半年起,在全校范围实行了一项新制度———教授坐班制。
消息传出,有校外人士质疑:教学科研机构,有自己的特殊性,有必要搞得跟个企业似的吗?也有人拍手叫好:现今,相当一部分大学老师,把学校给的搞科研用的时间,大量花在到外面兼课、兼职上,自身业务倒不见得有多大长进。教授坐班,便于学校管理,有利于学校抓好师风、师德建设。
提起实行“教授坐班”的初衷,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一连用了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加强教师间的沟通;有利于加强科研队伍的团队精神。
“社会环境变得日益复杂,校园生活也随之发生变化。学生们的视野更加广阔、思维更加活跃、创新意识更加增强,面临的问题也较以前增多。教授只有密切与学生联系,才能把握住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需求,调整好授课角度、知识结构,为学生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把学校‘尊重的教育’这一理念贯彻到实处。”
“另外,科研团队要提高整体战斗力,成员间的及时沟通、默契配合、精诚协作必不可少。由于不坐班,教授们大都独来独往,对他人的研究课题缺乏了解,相互间缺少学术思想的碰撞与交锋,缺少异质思维的砥砺与启发,不利于提高科研效率、提升质量、节约资源。”
对于这一制度的实行,学生们普遍持欢迎态度。一些学生反映:“以前,老师讲完课,夹个包就走了。有什么问题想找老师,得打手机、发邮件,或者干脆到老师家里去。现在,直接去办公室就行,地理、心理距离都近了,交流也更加直接方便。”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教授们的反应也比较平静。一位教授说:“学校里电脑、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一应俱全,丰富的资源便于我们搞科研。以前,想坐班也没那个环境,一间大办公室里,电话铃声嘈杂,人来人往,无法静下心来搞研究。如今,学校的硬件水平上去了,给每个老师都配备了独立的工作间,互不干扰,相对安静,可以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在外面没什么特殊的事情,老师们其实很愿意呆在学校。”
教授们能较为平静地接受此事,还有一个原因———学校实行的是“弹性坐班制”,并非要牢牢地把老师们“关”在学校。除了授课当天要保证“坐班”外,教授们确实有事要办,可在工作间门口的便签袋里留言,写明离校事由与去向,并留下联系方式。学生们也可在这里留言,与老师约定见面时间。
据了解,目前该校已有80%的教授开始自觉遵守“坐班制”,理科的情况相对文科要好。“最初是执行学校的要求,现在变成了自觉行为,周末没事,也习惯到自己的研究室去。”教授们说。
校方表示,学校将根据学生的情况反馈,在一定时期内,对那些总“见不着影”,并引起学生较大意见的教授,进行适当处理。
《中国青年报》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