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教育如何走出尴尬 湖南尝试引入先进教学模式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5-05-18 14:54:30
小陶是湖南省某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应届毕业生。求职之初,他满以为凭借大学本科文凭、热门的专业,一定可以找到一份软件工程师的工作。然而,在多次应聘面试中,他发现自己在学校中所学的很多东西根本派不上用场,几乎无法胜任实际项目的软件开发。屡屡碰壁后,曾经踌躇满志的他不得不降低择业标准,目前,他在一家公司的网站见习,做着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维护工作。
像小陶这样的遭遇绝非个别。据了解,尽管现在IT人才炙手可热,但由于高校教学体系严重滞后,学用脱节,在外人看来极为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却并不被企业看好。一方面是信息化建设热潮对IT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却是用人企业表现出越来越难聘用到合格员工的困惑。面对这一“怪圈”,人们不得不有所反思:IT教育究竟怎么了?
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湖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建湘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目前高校信息技术类专业教材陈旧、知识结构滞后,课程设计目标不明确,理论教学偏重而实践训练不足,导致学生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毕业后“中看不中用”。尤其在以培养动手能力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这些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
正如湖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主任黎晓明所说,当两年前主流的编程语言VB、PB都已经明显落伍的时候,高校的计算机教材中还在讲着BASIC语言、Foxbase等;如今以Web为中心的基于因特网的软件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已经普及,但不少教材内容却是严重滞后,甚至某些技术的书籍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编写的。
就在传统IT职业教育模式困惑大多数高校,而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的IT企业又求贤若渴之际,湖南有一家叫龙头创智集团的企业,与印度NIIT(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正式牵手,将其先进的软件人才培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引入了湖南。
据介绍,NIIT的课程设置主要是培养在IT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由于教材的内容与国际最新软件发展趋势接轨,平均18个月就更新一次,克服了院校教育和IT一线脱节的缺点。在长沙创承NIIT信息教育中心,一位正在上机的学员告诉记者,NIIT的教学方法真的很有特色,全部是用案例上课,由浅入深。课程设置立足于软件企业的实际需求,采用来自全球合作企业的真实案例,以项目为中心,将所需掌握的知识融汇其中,让学员在仿真的教学环境下,以新员工角色进入,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开发过程,在反复实践中逐渐掌握。老师们也反映,由于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或灌输式的模式,学生主动学习,潜力和创造思维都得到了开发。目前,尽管还未毕业,大部分学员就已被不少企业提前预订。
湖南省教育厅有关专家在对NIIT的教学体系进行考察后认为,这种教育体系下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娴熟的技术技能,而且具备全面的项目规划、项目设计与项目实施能力,以及主动创新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不过,也有的人认为,仅仅以某几门课程进行替换,对学生进行若干种软件使用技能上的培训,依然只是低层次的操作型技术员。高职院校应该在课程设置、教学体系、教育思想上全面突破,才能培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全面的技术功底、富于团队建设精神、善于沟通的技术型人才。
基于这种认识,能不能从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方面迈出更艰实的一步呢,比如,实行全面课程置换。据了解,创智软件教育中心已经这么做了,将2年制的NIIT课程,整体嵌入到科技职院相应专业学生的学历制教育中,替换学校原来的技术课程。目前以NIIT课程为主的软件工程专业已经获得批准,正式对外招生。
来源:文汇报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