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经南:把武汉大学办成中西部最好的大学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5-05-18 14:54:44
人民网记者 杜若原 刘成友
问:祝贺您新任武汉大学校长。对将来办好武汉大学,您有什么思路和具体打算?
答:我要特别感谢前任校长侯杰昌同志为武汉大学作出的杰出贡献。前几年,武汉大学完成了实质性合并,建立了一个完全意义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学校完成了管理体制的合并改革以及学科重组两大历史任务,制定了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规划,这些都为武汉大学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今天我接受荣任武汉大学校长,我的心情与愿望,用一位先哲的两句诗来形容,就是“智山慧海传真大,愿随前薪作后薪”。作为任何一任校长,都要明确自己的任期目标,也就是把一个什么样的新面貌摆在社会、领导和广大群众面前。在前任领导的广阔道路上,在党委制定的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学科发展的基础上,我要以提高武汉大学的综合实力作为领导班子的具体目标,把武汉大学办成中西部最好的大学。
问:能否具体谈谈您说的这个综合实力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吗?
答:综合实力是现代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我体会它包含了以校园文化和学校精神为背景的凝聚力,以多源财政为后盾的经济实力和以人才、团队、基地为依托的学科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最后,还有服务社会、影响社会的能力。
大学的文化和精神是一个大学的灵魂,是大学凝聚力的核心。武汉大学的校训是自强、弘毅、求是、拓新,这是武汉大学几代人所形成的精神传统。这里,我班门弄斧,借用孔子“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中的“和而不同”四个字来探讨武汉大学文化精神特点的两个方面。和,我理解,就是和睦、和谐、和美、和为贵,它体现了中华文化包融的精髓;不同,就是标新立异,实在,求是求真。这四个字,体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高度统一。
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大学提升综合实力的基础。学校目前经济实力还谈不上雄厚,还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然而,武汉大学是国内少有的高水准办学平台,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科研资源、人力资源、学术资源、校友资源和海内外社会资源。只要我们有开放的头脑、有开明的政策,有开通的措施,我们就能运管好这些资源,支持学校的发展。
学科的科技创新是大学综合实力提升的动力。学校已经制定了一个学科发展的宏伟规划,现在重点在落实,关键在人才。不是一个两个人才,而是群体人才,建立优秀团队,大步引才、育才,不拘一格用才、惜才,形成一些由国际学者领头的实力团队。武汉大学现有20多个重点学科群体,我们计划使它发展到40多个。
服务社会、影响社会是大学综合实力的最终标志。学校要通过教育质量工程的实施,培养成千上万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我们要在“三个代表”的指导下,研究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提出有影响力和指导性、创造性的成果服务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学校还要通过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科技产业规模化,为国民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问:武汉大学的社会科学是传统优势学科,您作为工科出身的校长,对社会科学发展有何想法?
答:在我的观念中,不管文理,首先要发展基础学科。文科中文、史、哲是基础,法、商是应用学科。加强基础学科,可以具备深厚的人文功底。自然科学发展要靠设备,人文科学要靠大师。大师在人文学科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文学科要引进和培养一些大师级的在国内外都有影响的学者。在应用学科上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包括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等等。
问:您有十一年的当野外测绘员的经历,您觉得这段经历对您有什么影响?
答:这十一年对我的锻炼不少。我经历过生死的体验,在森林里迷过路,从悬崖上掉下来。艰苦的生活锻炼了我的意志,养成了不怕困难的性格。我的信念是:言力所能及之言,做力所难及之事,思力所不及之思。
来源:人民网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