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5-08-16 10:13:44
专家分析,农村学生日趋严重的厌学,是目前农村辍学率上升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办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不高,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严重脱离农村实际,而且内容多、难度大,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歧视后进学生等,都导致了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结果就使很多农村学生即使上得起学也不愿意继续上学,厌学成为他们最普遍的心理障碍。
同时,由于农村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农村社会环境等因素,使农民对教育的需求趋于弱化。农村教育质量下滑,教学内容与农村现代化建设关联不大,使许多农民认为,供孩子上学不一定能考上大学;考不上大学,还不如早让孩子干活挣钱。他们的理由是,不管务农还是外出打工,好好上学的孩子不一定比那些不上学、上学少的孩子有多大优势;即使考上大学,几年的大学学费又是一笔很重的负担,而且如今的大学生就业出现困难,所以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长也不愿供。在务实的农民看来,还不如早挣钱早得利,然后盖房子、娶媳妇,成家立业,反而能把日子过得安稳踏实。当然有些辍学生确实因家庭困难而被迫离校,但调查结果还显示,经济搞得比较活、赚钱机会比较多的地区,辍学率反而比较高,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学习不好又不愿学,还不如早回家挣钱实惠。”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有调查结果表明,近一半的辍学学生说,没有人对他们采取过任何补救措施,即使有“措施”也不过是班主任例行公事地进行一次家访而已。在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的今天,有些学校为了争取升学率甚至动员后进学生“回家”,成为辍学的助力,然后又不惜采取造假的办法来完成“普九任务”。
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制度”、“完成义务教育证书制度”、“禁止使用童工制度”,建立适龄儿童入学管理数据库,对适龄儿童进行追踪调查;还可建立小学和初中之间的学生档案交接制度、学生辍学报告制度,从法律角度约束学校和家长的行为。
同时,从教育内部,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结构与布局进行全面改革。可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和资源优势开设实用技术培训课程,依托本地支柱产业,自编教材,形成“一乡一品”、“一乡多品”的实用型教学体系;在初二阶段可对学生实施分类指导,适时分流,使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长,也使学生和家长切实感到读书和不读书大不一样,读九年与读六年也不一样。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农村子弟入校读书,让农村义务教育走出一片新天地。
对农村教师队伍,除了加强继续教育,还应出台政策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并采取适当的优惠措施,逐步实行45岁以下城镇中小学教师申报中高级技术职称和特级教师须具备农村学校从教经历的制度。政府也应有专项资金,建立城镇教师“支教带教”和农村教师“跟岗学习”制度,促进城乡学校对口交流。
实践证明,对学生要抓好“三类群体”,把好“五个关口”。即注意抓好学习困难学生、行为偏差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把好学生入学关、转学关、新学期开学关、初二分化关和初三提前离校关,以保证在校生的巩固率。
出处:中国教育报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