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5-08-18 09:50:38
记者从8月15日在京结束的200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期检查会上获悉,200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标的39个课题组研究工作开展顺利,并取得了全面进展。
经过两年多的理论建设和实证研究,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学、宗教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39个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都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出版专著126部,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237篇,完成相关学术报告148篇。
在8月11日开始的此次中期检查会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来自近十省市的17所高校的项目首席专家和课题组主要成员会聚一堂,就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展至今的课题开展进度、主要科研成果、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评议。交流中,不少课题组专家表示,此次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课题设置具有相当强的现实意义,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结合紧密,虽然课题项目尚未结项,一些课题组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已经对各级政府行政部门决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此次中期检查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是第一次针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展开中期检查,此次中期检查主要采取按学科汇报,集中研讨的方式,检查首席专家及课题组成员是否按计划开展研究,研究进度是否符合项目研究计划的要求,是否有阶段性研究成果。每个课题组的首席专家既是汇报者,也是评议者,有利于科研经验的相互交流与提高,这种方式同时也是教育部课题项目管理方式的一种创新。
背景资料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03年2月10日,教育部正式下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并决定启动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这一计划包括重大课题攻关计划、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人才培养和奖励计划、学术精品奖励计划、文科教育改革计划以及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计划等6个子计划。
作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于2003年开始启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并首次在文科项目中引进招投标机制。当年即有80所高校的198个项目参与竞标,在来自47所高校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等7个非高校单位的216位专家的认真评审下,北京大学等17所高校成为39个课题项目的中标者。2004年,再次有23所高校成为40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中标者,获得专项研究资金的支持。
出处:中国教育报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