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司动态 网络高等教育 职业人才培养 答疑网 101网校 基础教育 国际教育 关于我们 IR
当前位置:首页 > 备份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 > 正文
新闻搜索

教育成为“第一消费”是喜是忧?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5-10-11 10:22:42

  从上世纪70年代的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到80年代的彩电、冰箱、洗衣机,作为中国人消费水平标志的“三大件”内容一直在不断翻新。不久前,据新华社报道,最近5年来,中国居民在经历完家电产品全面进入家庭的万元级消费后,正进入到一个以教育、购房、买车为主要内容的新“三大件”消费时期。

  “三大件”的消费档次不断翻新,表明了中国人均GDP的提高,反映了人们生活质量正在不断提高。然而,在新的“三大件”中,教育拔得头筹却令人担忧。

  首先,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消费有主动消费和被动消费之分。显然,目前中国百姓的教育消费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不得已的消费。教育之所以能够成为“消费大件”,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的乱收费、择校费以及高昂的大学学费所致。教育已成为很多工薪家庭巨大的负担。很多家庭为了子女的上学,不得不勒紧腰带,砸锅卖铁,在农村地区甚至“因教致贫”、“因教返贫”。这种被动的消费,显然难以让人们感到欣喜。

  其次,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教育是否应该成为“消费大件”值得商榷。教育本身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教育事业应该是一种有益于社会的公益事业。而现在,教育成为“第一消费”。一个孩子从上小学一直到大学毕业,家长要投入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元,而且,很多消费是应由政府承担的、理当免费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真正免费,以及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增加是降低家庭教育消费的关键,真正的教育,理应成为百姓消费的“小件”而非现在的“大件”。

  第三,从消费的对象来看,中国目前的教育消费更多的是用于对子女的教育投入,而并非用于自身的“充电”。“三大件”消费层次的提高,并不能反映人们对于教育重视程度的加深。因为,只有当人们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肯将自己的一部分积蓄用于自身素质的提高,用于自我的终身学习,才能说是一种真正的教育消费,也只有这种消费才能有利于中国经济的不断腾飞,有助于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合肥晚报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