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司动态 网络高等教育 职业人才培养 答疑网 101网校 基础教育 国际教育 关于我们 IR
当前位置:首页 > 备份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 > 正文
新闻搜索

陈至立就提高高教质量提出3点意见(2)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5-10-27 10:48:24

       第二,学较要围绕教书育人这个根本任务,把教学工作放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位置,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高等学校的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提高到2004年的19%,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

  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国家也始终重视高等教育质量的问题。这几年先后实施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先后启动了“211工程”、“985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等一系列项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进一步加大了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包括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在内的教学条件大为改善,高校科研实力大幅度增强,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200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4号文件,这个文件提出了包括教授必须上讲台授课在内的12条措施,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紧接着,教育部又在2002年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并于2004年底召开了“全国第二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鼓励教授上讲台,教育部还专门创设了“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表彰那些既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又能长期从事基础课教学工作、教学水平高的教授。

  为了解决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近三年,教育部建成了可供全国高校网上共享的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近1000门,带动了校、省和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各高校建设了多媒体课程2万余门。与此同时,还加强了高等学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系统和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大大丰富了优质的教学资源。

  为了进一步使人才培养和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近年来,教育部门和各高校结合各部门和行业的实际需求,实施了强军计划,为军队培养急需的高层次实用性人才;建立了70个示范性软件学院、35个示范性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基地等一大批人才培养基地,为信息、生物技术等产业培养专门人才。与此同时,还加强了核工业、地矿油等国家安全行业、艰苦行业和特殊行业的人才培养。

  为了进一步保证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还建立了五年一轮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近年来,已对400多所高校开展了教学评估,进一步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广大教职员工积极贯彻执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方针。积极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推进学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了一大批集教学实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实训基地,为制造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使高等职业教育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人才培养、提高质量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客观上使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等教育资源趋紧,使我们在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上遇到很多新的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些地方和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不够正确。热衷于扩大规模。忽视教学工作;有的地方和学校在教学工作上人、财、物投入不足,一些领导和教师在教学工作上的精力投入不足;还有些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成长不够关心,不负责任。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十分令人担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强调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要花更大的力气。坚持不懈地狠抓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事关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矛盾、困难和问题。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此。今后要进一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创新制度,强化管理,完善考学工作,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通过制度创新和建设,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把教授和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的教学制度,严格执行。教师要爱岗敬业,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去。要引导教师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的关系,教师要把教学当作“主业”,而不是当作“副业”。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要从严冶教,建立严格有效的教师教学考核机制,赏罚分明,真正使教师做到对学生负责,对质量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

  二是要深化改革,围绕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组织教学工作。要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要大力改变一些课程教材陈旧,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加快建立新的课程教材体系、考试评价制度,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要切实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要加强产学研的合作教育,加强校际合作、校企合作、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使学生通过实习实践增长才干。

  三是要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当前,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仍然是制约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要高质量完成1500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任务,大力推进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多学科、多课程的网络共享平台。要建设仪器设备共享系统和数字化图书馆等,加快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的进程。要鼓励教师共享精品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按照教育规律和课程特点,推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四是要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目前国家已建立了五年一轮的教学工作评估制度。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提高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是政府转变职能,加强宏观管理的重大举措,对推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重视教学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学评估工作是提高质量的基础性的工作,要继续下大力气抓好这项工作。要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实际的评估指标体系,引导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要积极开展学科和专业评估,鼓励高等学校建立和完善校内质量监控机制,逐步建立政府、高校和社会有机结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出处:教育部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