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司动态 网络高等教育 职业人才培养 答疑网 101网校 基础教育 国际教育 关于我们 IR
当前位置:首页 > 备份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 > 正文
新闻搜索

教育模式影响中国产业转型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5-10-28 10:13:24

  中国大学毕业生普遍缺乏实用技能,这对在全球化背景下迅速现代化的中国是个巨大考验。

  《金融时报》报道,据麦金赛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称,缺少训练良好的毕业生,将会妨碍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

  报告说,由于中国许多大学毕业生缺乏实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语口语能力,妨碍了中国发展服务型产业,如印度过去十年里专门发展的信息技术采购。

  尽管中国大学一窝蜂扩招,每年生产出大量毕业生,但这份报告指出中国从现在的制造型模式转向服务和研究型产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麦金赛还预测,随着跨国公司在中国不断扩展业务,他们将面临着招聘高质量工作人员的困难。麦金赛咨询公司上海分部负责人安德鲁·格兰特说:“这是丰裕中存在匮乏的悖论,大批量的中国毕业生,很少有人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出口服务行业工作。”

  这份报告根据对83个人力资源执行经理的采访后得出结论,与印度25%的大学毕业生具备了去外国公司工作技能相比,中国这个数字不到10%;与此同时,与美国今年130万大学毕业生相比,中国本年度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则高达310万。

  格兰特认为,中国学生的教育模式使他们难以学到跨国公司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和团队精神。“大学教育采用的是理论化的、局限于书本的和老师传授的方法”,英语教学对对话能力也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根据麦金赛公司的报告,中国每年出产的工程师数量比美国多9倍。然而,在其中的160万个年轻工程师中,只有约16万人具备为跨国公司工作的实用技能和语言能力。因此,不仅鲜有毕业生能为跨国公司所用,国内的公司也要激烈地竞夺那些能为自己所用的宝贵人才。

  报告说,在10年内,中国将需要75000名具有一定国际资历的经理,但现在中国只有5000名这样的人才。格兰特先生认为,中国教育应当提高大学与企业之间的“联合机制”,让毕业生能够学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种技能,“中国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想出对策。”上个月,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与印度最大的IT公司总裁拉马多莱先生会晤时,表达了与格兰特相同的看法。

  浙江大学所在的杭州由于成本低廉,已经吸引了印度有潜力的IT公司的投资。印度在英语方面的优势可能会在技术方面拉开它与竞争对手的距离,中国已经不再掩饰对印度价格低廉的出口型IT产业的羡慕之情,中国应当借鉴竞争对手,学习竞争对手。·小洪·

出处:金羊网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