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司动态 网络高等教育 职业人才培养 答疑网 101网校 基础教育 国际教育 关于我们 IR
当前位置:首页 > 备份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 > 正文
新闻搜索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面临“三难”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5-11-18 10:36:52

  为全面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共享优质教育资源,2003年国家决定投入100亿元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构建起遍及全国农村的远程教育网络。而今,工程建设已经过半,应用效果又如何呢?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电脑教育年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我国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仍旧面临着三大难题。

  硬件发展的“瓶颈”

  国家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制定了这样的远景规划:到2007年,建成11万多个教学光盘点、38万多个卫星教学接收点和3.7万多个计算机教室。受益农村中小学生将达1.6亿人。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到今年年底,工程的建设任务将完成过半,覆盖到全国3/5的农村地区。然而,与会人士认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目前仍旧面临着“硬件”方面的瓶颈。浪潮教育行业总监冯宁认为,采购资金是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首要瓶颈。其次,网络系统及硬件设备缺乏管理和维护的现象在农村中小学也非常普遍。海尔华北工贸总经理徐方强表示,虽然PC厂商们都深知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但是很多企业都望而却步。因为与完善的大中城市市场相比,农村市场的营销成本、物流成本、服务成本都很高,而回报却很低。

  教学资源的“结构性匮乏”

  随着信息化建设力度的加大,我国教育资源在很短时间内就实现了“从无到有”,而且从数量来看已经是比较丰富了。“但是,我们还在经历着另外一种‘匮乏’。”中央电教馆副馆长王珠珠认为。

  据了解,在目前的教育市场和中小学中已经出现了很多的数字化资源,但是老师们仍然觉得这些资源不够用。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企业针对中小学教育所开发的资源不适应教学需要,教师们觉得不好用;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开始的同时,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也同时起步。因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力度较大,出现了很多新教材、新版本,在按照新的教育观念和授课方式来组织教学时,数字化资源就显得非常不足。王珠珠认为,这是属于“结构性匮乏”问题。未来这种需求和应用之间的差距还会不断产生。

  资金分配不尽合理

  “国家对于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投资是极为珍贵的,如何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如何对现有的设备和资源进行统筹管理,是关系到这项工程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志民表示。

  他告诉记者,在现在的中国,信息化还主要是“一把手”工程,具体负责信息化发展的人常常没有决定权。其实,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在美国的政府机构和中小学校中,都有类似“首席信息官”这样的角色。他们对于信息化建设享有充分的决定权,主要任务就是对信息化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分配。“在我国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中如果也设置这样的职位,对于资源的分配和协调将会十分有利。”李志民认为。

出处:科学时报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