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司动态 网络高等教育 职业人才培养 答疑网 101网校 基础教育 国际教育 关于我们 IR
当前位置:首页 > 备份 > 教育新闻 > 行业动态 > 网络高等教育 > 正文
新闻搜索

吉林大学:教授个人教学网站受欢迎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5-05-17 11:33:11

    放暑假了。7月2日,吉林大学的学生开始陆续离校返家。就在这一天,商学院三年级学生郭京兵再次登录营销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于洪彦的个人教学网站。打开发着蓝光的主页,一行小字扑入眼帘———“上午好!你今天看上去好精神哦!”看着这行字,小郭心中涌起一股暖暖的感动。

  此前一天,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99级学生马叶婷与舒晓蕾专程找到于洪彦致谢,感谢他独特的教学方式,特别是个人教学网站的设置,使学生们收获颇多。这两个应届毕业生,一个将到清华大学继续深造,另一个将到中山大学读研。

  于洪彦老师的学生,无不对他的个人教学网站津津乐道———这个名叫“润雨轩”的网站,已成为他们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这个网站,同学们可以获得近期教学信息、了解最新学术动态、下载大型课件、查询专业领域的权威论文、在专业电子书库中畅游。同时,大家也借助这个网站与老师交流心得,加深对其他同学的认识。

  记者注意到,不论何时登录“润雨轩”,主页上都有一句充满关爱的话等着你。比如,白天可能会看到“为什么不学习,又在上网”;而晚上,则会看到“夜已深,怎么还不睡”等等。学生们告诉记者,这句留言,每天都不同,虽然很短,但看起来亲切活泼,很舒服,一下子就消融了师生间的距离。

  在学生们眼中,于洪彦是个可敬又可爱的大学教授。比如说,他特别喜欢给学生们照相,经常是同学们正在分组讨论中争得面红耳赤,或者在课间休息阶段嬉戏打闹时,他出其不意地掏出数码相机,抓拍几张。很快,照片就会在“润雨轩”上亮相。看到自己种种生动的瞬间,学生们总是兴高采烈,常常把它下载下来,作为永久的珍藏。新生入校时,于教授也会给自己的每个学生照张相片,贴在网上,帮助大家尽快熟悉彼此。“于洪彦教授的求学历程、工作简历、兼职情况、研究领域、所获奖励、联系方式等,在网站的‘个人信息’栏目中都一目了然。上网转一圈,就能知道于老师最近在忙些什么,又读了哪本好书,仿佛他始终近在眼前。”学生们说,于老师的网页制作得很人性化,让大家感觉和老师的关系特别地亲近,就算本学期没有于老师的课,或者假期在家,大家也会经常上这个网站看看。“当然,这个网站在学习上的作用是最大的。”学生徐剑威告诉记者,他们是英语授课,课程量非常大,想靠一节课时间就弄懂很困难,而借助“润雨轩”,他们可以下载课件,找寻案例,在课后继续学习,深化课堂教学,并通过网络随时向老师请教。“市场营销专业经常要搞一些市场调研,需要很多可供参考的调研报告。但参考报告中有大量数据,如果依靠纸质媒介,因承载量有限,常常会有一些数据被砍掉,而于教授常常把整个报告原汁原味地贴到网上,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郭京兵说。“这个网站有不少非常有用的专业链接,就像一条通道,把世界的门打开了,让我们看到这个领域有哪些精英,精英们都有哪些学术建树。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更留意地去搜集有关他们的信息。”学生刘丽芝表示,“润雨轩”本身就是一个无言的导师。

  2001年开通的“润雨轩”,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喜爱,但可能没几个人知道,为维护这个网站,于洪彦教授每天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他不得不放弃午休,晚上也常忙到深夜。在很多大学教授重研究、轻教学的今天,于洪彦老师的付出值得称道。“有了这个教学网站,我可以把自己多年累积的所有资源拿出来与学生们分享,教学上更为便利,和学生们的距离也因此而缩短。”于洪彦说,知道学生想要什么,学生有什么渴望,才可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尽管岁月沧桑,令我欣慰与陶醉的是学生的成长。但愿‘润雨轩’是学生们喜欢的园地。”这是于洪彦老师在“润雨轩”主页写下的一段话。据了解,于洪彦是吉林大学最早开通个人教学网站的老师,如今,在吉大,设置个人教学网页的老师已屡见不鲜。
 
出处: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