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6-12-20 11:43:05
日前,弘成教育公布了针对第二届弘成风采教育奖学金获奖者开展的调查报告,这些学生分别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江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重庆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共八所知名高校,成绩优异,最高年平均成绩达到94分,同时在各自的职业岗位上也成绩斐然。针对这些优等生的调查数据显示,76%的学生对现阶段的网络教育表示非常满意,80%的学生计划毕业后仍通过网络教育进行学习,同时这些学生也对网络教育提出了改进的建议,集中在进一步丰富专业和层次二个方面。
一、76%的学生对现阶段网络教育表示非常满意
获奖学生对现阶段网络教育表示非常满意的比例高达76%,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关于网络教育本身的特征,包括学习时间、地点、方式的灵活性等,大部分学生表示网络教育能实现与老师一对一的信息互通,超过传统教育;第二个满意点来源于所读高校的实力,包括“师资雄厚”、“专业设置合理”、“最大限度地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共享”等;第三个方面是对服务的满意程度。在各类成人教育形式同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网络教育服务逐步走上精细化发展的道路,例如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到网院管理工作中,堪称精细化服务的典范。学生着重提及了“考试次数多”并表示满意,由于网络大学生普遍为在职学习,一年多次的考试安排和一门课程多次考试机会的政策非常受学生欢迎,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为学员提供了多达三次的免费考试机会。各网院从细节入手,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特征,最大化的支持在职人员的学习,使网络教育深受广大在职学员的欢迎。
二、80%以上的学生毕业后将通过网络教育进行学习
调查数据显示,80%以上的学生表示毕业后还会通过网络教育进行学习, 其中,35%的学生表示已在计划中。据弘成教育的负责人介绍,仅在弘成8所合作网院这个小范围内,各网院学生的网络连读现象就已非常明显了,奖学金活动三等奖获得者董健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董健同学原是东财网院高升专的学生,毕业后由于工作需要,继续报读南京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这一方面说明网络学生已经接受并喜爱网络学习形式,同时也说明,在目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职场人士已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终身学习的理念已逐步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与推崇,越来越多的人将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汲取无限知识,以此来保障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网络教育成为他们终身学习、不断武装自己的首选。
三、学生希望开设的专业和层次进一步丰富
获奖学生对网络教育的发展建议是一项开放题,在大量的建设性意见中,学生对网络教育开设的专业和层次的建议最为突出。
目前全国网络教育学院开设的专业已多达180多门,既有大量满足社会广泛需求的专业,如南京大学网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及商务英语专业、华东理工大学网院的工商管理、人大网院的会计学专业;也有各高校的特色专业,例如中农网院的园林、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江南大学网院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庆大学网院的工程管理和土木工程专业,北京语言大学网院的对外汉语专业。专业建设不可谓不丰富,在此发展规模下,学生仍旧提出了进一步丰富专业的建议,提出的改进意见集中在多样化与实用性等方面,具体包括:
–开设适应社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社会发展所需专业,比如物流,文化产业、“ISO9000”认证、人力资源类、房地产类专业等;
–增加技能方面的课程;
–增加畜牧专业或动物营养专业等需要的理论知识较少的专业;
关于层次的改进方向,目前大部分网院开设的层次以专、本科为主,近年来,人大等网院率先开设了研究生层次。学生对研究生层次的强调,源于学生对自己学业的更高规划,而目前开设研究生层次的网院尚屈指可数。随着网络教育毕业生规模的不断增长,更高层次的网络教育需求将日趋明确。值得关注的是,研究生层次只是一部分学生的需求,更多的学生希望增加一些纯粹的专业技能培训,对非学历教育项目有非常明确的需求。
弘成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反馈,表示将详实反馈给弘成八所合作网院的负责人,弘成教育负责人谈到,终身学习首先要解决的是意识问题,如果说“想学”是首要前提、是种子,那么适合的学习形式就是土壤。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教育就是终身学习的最佳土壤。目前全国网民已由1998年12月31日的210万,激增到2006年6月30日的12300万人 其中1500万人经常使用网络教育,占12.2%,人类的学习习惯已发生改变。三十年前,德鲁克曾在《断层时代》一书中提到,“若干年后,年轻人肯定会把信息系统当作一般工具来使用,就像使用打字机和电话。”今天,这一切正在发生,并终将使网络教育成长为国人终身学习的平台。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