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6-04-12 15:46:35
黑龙江省兰西县榆林中学的一位贫困生拿着学校刚发的课本高兴地说:“我爸妈都是农民,我和弟弟没钱买书。自从老师告诉我们要发免费课本,我就开始盼啊,今天终于领到了。这样我和弟弟都不会退学了。”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就意味着一年直接减轻了几百元左右的经济负担。这就是免学杂费、课本费,补助食宿的“两免一补”政策对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帮助。
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两会”上,政协委员殷鸿福说:“建设新农村,离不开教育。只有教育上来了,才能把人口负担转变成人力资源,农村的发展才能跟上城市的步伐。”
人大代表孙鹤娟在谈及农村教育问题时希望将人才培养纳入新农村总体建设规划体系,把新农村教育投入纳入国家财政保障体系中。在师资建设、农村职业教育及农村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行城乡统筹安排、城市支援乡村政策,以教育发展为基础的新农村建设才大有希望。
“两免一补”使农村教育得到改善
建设新农村,教育要抓紧。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农村中小学学生人数占全国中小学学生总人数的81%。因此,搞好农村基础教育,是关系到我国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大问题。
据统计,2005年各地区共执行“两免一补”资金近72亿元,其中免费教科书资金30.4亿元,免杂费资金30.6亿元,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近11亿元———这相当于全国农民家庭一年内减轻经济负担或增加经济收入近72亿元。去年按政策受到资助的孩子达数千万之众:2005年,在中西部地区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春季超过3000万人,秋季近3400万人;享受免杂费资助的春季有2500多万人,秋季达到3100多万人;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的人数春季近500万人,秋季近600万人。据教育部门在实行“两免一补”政策省份的不完全统计,2005年河北等15个省区市共有35万多名学生复学;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均有所提高,其中湖北、青海、新疆等省区入学率和巩固率均提高了1%以上。
看来,只有让更多的农村贫困孩子走进课堂,改变他们的命运,最终才能改变当地的落后面貌。
加大投入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
近年来,中央大幅度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但在目前,农村教育的现状还是有一些不足。
有关专家认为,要减轻农民教育负担,首先要免除农民子女缴纳的学杂费,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原则,在农村逐步建立责任明确、保障有力的义务教育经费长效保障机制。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一些地区为更好地建设新农村,已经大幅增加了对教育的投入,如浙江全面启动农村改革,把免学杂费、课本费,补助食宿的“两免一补”
政策从义务教育阶段向更广大的领域扩展,下大本钱为农村培养有知识、懂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培养一批适应新形势的乡镇农村干部。浙江省省长吕祖善指出,浙江将按照“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原则,进一步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把农村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今年起,浙江还将把这一政策原定的范围由原来的低保人群孩子扩展到农村人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家庭的学生。为了鼓励职业教育和学农专业,今年还有可能把这个政策向接受职业教育和学农专业的农村困难家庭学生延伸。
黑龙江省也决定今年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在两年内农村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二期工程,覆盖三分之二的农村中小学;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素质;注重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等等。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教育部自2004年启动的“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到目前已在中西部19个省区市实施,33所大学参加了推荐免试工作,21所大学承担培养任务,吸引了1125名优秀本科毕业生到291个国家扶贫县高中任教。该计划打通了高水平大学本科毕业生到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任教的通道,源源不断地为农村教育输送高素质骨干教师,充实农村教师队伍。
教育部部长周济2月2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教育部“十一五”时期将进一步落实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周济说,要大力推进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工程,确保2007年完成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目标。深化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2006年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要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和质量,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建设遍及乡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逐步使所有学校均符合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要大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与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努力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所学校。
以前,人们提起农村教育,往往回想到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孩子上不起学等等,但现在看来,这些看法似乎有些过时了,毕竟建设新农村的步伐正在加快,而农村教育的发展正是推动建设新农村源源不断的动力。
3月1日,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石湖沟乡宝山朝鲜族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李宝华(左)和同学在课堂上。
辽宁省从3月1日开始,按照“一费制”标准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项政策将使辽宁至少28万中小学生从中受益。
来源:经济日报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