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司动态 网络高等教育 职业人才培养 答疑网 101网校 基础教育 国际教育 关于我们 IR
当前位置:首页 > 备份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 > 正文
新闻搜索

广东探索中小学生感恩教育新形式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6-05-09 14:23:54

  “我成长的每一步,都伴随着你们艰辛的付出。如今,我的初中生活刚开始,真的希望你们和我一样快乐……”广州市109中学初一学生赵金玲的一封信,让妈妈非常感动。日前,“我让父母感动的一封信”活动面向广东省所有中小学生全面启动。

  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书,一句句充满感激的话语,从孩子们的笔下流出,通过“绿色信鸽”飞到南粤大地学生父母的心坎上。

  广东省教育部门期望,通过这种孩子写信、父母阅信的过程,为孩子和父母架起沟通的桥梁,引导中小学生学会“感动、感激、感恩”,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广东省邮政局还为家庭困难学生免费提供了一批附有足额邮资的专用信封。

  孩子的真心话感动父母

  虽然现在社会通信工具非常发达,但大部分学生与家长的情感沟通却十分缺乏,往往一天到晚就是谈学习,孩子的心里话大多不会向父母倾诉,而宁愿选择朋友或同学。广州市109中学的初二男生阿峰腼腆地说:“有时通过手机短信沟通,有时回到家就是做作业,话都说不上。很多东西看在眼里,心里清楚,但就是不懂得怎样说,觉得不好意思……”

  有了写信这项“作业”,孩子们的话一下子多了起来。“亲爱的爸爸妈妈,请允许我用‘亲爱的’来称呼您……”在启动仪式上,当高二学生廖静声音哽咽地读完写给父母的第一封信,坐在台下的父亲百感交集,“她以前回家从来不跟我们说话,直接走进自己房间,关上门。跟她说话,她同意就点点头,不同意就摇头,再没有更多的语言。”他感叹,真没想到,女儿心里有这么多暖人心的话。

  爱在心里也要说在嘴上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说,父母含辛茹苦,不少孩子心里都很清楚,但感激的话当面不好意思表达,写书信比较符合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

  “这个活动非常好!没有对父母的感恩,其他所谓荣辱观就都谈不上。”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袁爱玲分析,现在家长跟孩子的交流大多是日常生活和学习上的,心灵、情感等深层次沟通很少,相互之间因不理解而相互埋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所谓的隔阂、代沟。让孩子主动写信表达内心对父母的感激,对孩子自己是个反思的过程,更可以打动父母;父母也会感觉到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心血,孩子是会感恩的。慢慢地,父母会更尊重孩子,孩子也会更理解父母。

  她同时表示,好的活动不宜搞成运动式的,而要以此触发一种父母和孩子之间持续性、习惯性沟通的机制。我们应当教育孩子,“既要爱在心里,也要说在嘴上”,鼓励他们,心里有对父母的感激、感恩和爱,不妨当面说出来。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