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6-07-04 09:13:15
一提起北大,求学的年轻人总有一种仰视的感觉。为何?因为只有那些学业优秀的学生才有幸身处其中,感受百年学府的气息。一道围墙,似乎隔断了知识向更多求学者传播的渠道。
事实上,大学自诞生以来就是人类智慧和知识产生、汇集和向外辐射的场所。“无人不当学,而亦无时不当学”,因为这样的信念,80多年前,蔡元培先生倡导开门办学,首招旁听生,并在北大办起了校役夜班和平民夜校,全校230多名工友得到业余读书的机会。方便之门一开,各地来求学者络绎于途,北大由此成为一所平民可以自由进入的学府。
时隔80多年后,平民学校重现北大校园,人们有理由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期待。平民学校的开办,不仅会使北大校园中的3000多名临时工有了亲近知识、提升自我发展技能的机会,而且也让大学承载的传播知识、服务社会的功能得到了拓展。在知识和人才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动力的今天,大学教育只有胸怀社会,接近平民,与民众相融合,才能使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求实现真正的结合,也才能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