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6-07-18 14:05:00
教育是普惠于全民的公益性事业,二十一世纪国际上的各种激烈竞争,说到底是知识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无论是科技发展,技术创新、知识创新,还是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才培养,说到底,其源头是教育,其基础是教育。
发展教育投入是关键
教育部长周济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说:“中国教育在取得历史性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和困难,就是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投入不够。”确实,教育投入不足始终是制约我们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是靠钱来支撑的,有多少钱才能办多少事。
上世纪80年代国家就提出,教育投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要达到4%,20多年过去了,要达到这个目标还需努力。就我市来说,在对教育经费投入上,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每年把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列为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千方百计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的总量。每年对教育经费投入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实行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确保了在校学生人均教育费用、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十五”期间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完成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提前两年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在集中财力帮扶改造一批薄弱学校的同时,新建了一批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的一流学校。但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对投入的需求同经费实际供应的差距依然十分突出,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仍然是影响我市教育发展和制约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校舍建设、危房改造及设施设备的添置,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据我市教育部门统计,到2005年底,我市中小学校在实行“两基”攻坚工程,完成普九、危房改造和设施设备的添置中已累计负债7.1亿元,其中两区负债1.3亿元。
教育、科技和经济的关系
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科教要兴国,国也要兴科教。教育固然要为经济服务、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但经济发展同样也要支持并依靠教育,要提供必须的经费保障;对教育投入的实质,就是对生产的投入,对社会进步的投入,对经济的投入,对国家基础建设的投入,也是对未来的投入。科教兴国是全社会的责任。要实施这项战略,必须舍得下本钱、多投入。因此,当教育的需求同其他事业发生矛盾时,要下狠心坚决支持教育,而不能“挤”教育。
我市财政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在严格控制一般经常性支出零增长的同时,对教育等支出在财力上进行倾斜,2005年全市财政在教育上的投入达到19.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
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引下,我市在教育投入的实践中也逐步形成了“财”、“税”、“费”、“产”、“社”、“基”等多渠道筹措的新路子,可以说教育经费筹措和管理方面已初步迈上了规范化道路,建立了保证教育经费稳步增长的机制,使我市的基础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财政预算拨款只能保证教师工资和必要的办公经费,而对校舍建设、危房改造及设施设备的添置,需要多渠道筹集经费,其中主要是教育费附加的征集。2005年我市教育经费总投入347640万元,其中教育费附加为40332万元,教育附加投入占教育经费的12%。教育费附加目前已成为财政预算拨款之外的第二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教育费附加的投入极大地改善了我市的办学条件。
此外,积极鼓励教育捐赠。在实行“两基”攻坚工程中,为完成普九、危房改造和设施设备的不足,在财政安排一部分资金的同时,一方面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如在2001年危房改造期间,婺城区某贫困山区在镇领导的带动下,发动群众捐款10多万元用于当地学校的危房改造;兰溪市某乡镇发动群众捐款10多万,还积极争取外资援助78万元。另一方面向银行贷款或教职工借款,以弥补教育投入的不足。
开征地方教育附加的意义
自1995年以来,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各地陆续开征用于教育的地方附加费。今年,我省根据本省经济发展情况,适时调整教育费附加计征比例,取消农村教育费附加,开征了地方教育附加费。地方教育附加主要用于中小学布局调整、危房改造等改善办学条件和弥补公用经费不足,特别是重点用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地方教育费附加不能用于发放教师工资、弥补财政赤字或抵顶教育事业费拨款。而且最重要的是执行新的政策后,统一了企业缴纳教育费附加的比例,公平了企业负担水平,从而进一步规范了教育费附加的征缴。
我市为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征地方教育附加的通知》精神,对教育附加征收比例的调整及开征地方教育附加收入情况进行了预测,我市教育附加总体收入会有所增加。2005年全市征收教育费附加44418万元。在不考虑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前提下,按照新的政策征收,2006年全市可征收教育费附加55922万元,比上年可增收11504万元,增长25.89%。但是企业的负担水平会有不同的变化,对原按销售收入0.5%~1%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的企业,现改按三税税额3%征收教育费附加和2%地方教育附加后,比原负担水平会有所下降;对原按三税税额4%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的企业,如市本级执行新的政策后,负担水平会略有所提高。
我市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存在的困难,是我市经济改革过程中暂时出现并正在不断克服的困难。教育是我们所有事业的基础,加上教育周期较长的自身规律,迫使我们在解决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时,必须得未雨绸缪。所谓“越穷越要办教育、越困难越要支持教育”的道理就在于此。开征地方教育附加是我省为发展基础教育而制定的一项特别扶持政策,是经财政部批准设立的政府性基金项目,开征地方教育附加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取消后农村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更好地筹集资金,加大教育投入,重点是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基础教育水平。这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我省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