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司动态 网络高等教育 职业人才培养 答疑网 101网校 基础教育 国际教育 关于我们 IR
当前位置:首页 > 备份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 > 正文
新闻搜索

中外校长论坛:未来大学是看世界的平台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6-07-20 09:35:03

  18日下午,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正式闭幕。长达7天紧密的演讲日程,会聚了120余所内地高校、6所香港高校、14所海外高校的掌门人,其规模远远超过前两届。而本次大会的主题“创新和服务”,更是瞄准了未来几年中国高校和中国社会发展的亲密关系。第四届中外校长论坛后年再见。

  18日上午,记者聆听了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的讲演;中午时分,记者们被邀请参加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林金桐、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的记者招待会;下午的讲演者更是重量级的人物,分别是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和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

  记者发现,校长们经过这一周时间的脑力激荡,对中国高校的创新和服务模式都提出了新的理解——

  更有国际视野、更具人文关怀,未来高校是中国人看世界的平台。

  研究型大学引领潮流

  如果以前用“一流大学”来描述中国高校发展的目标,那么从现在开始,“研究型大学”将成为一个更准确的称号。

  像清华大学这样的国内顶尖高校,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已经站在研究型大学的金字塔尖。据顾秉林校长说,清华大学3000人的教师队伍中,有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位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3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1人,教授1182人,博导794人。每年学校发表的SIC文章占全国论文4%以上。

  而名副其实的是,清华大学正成为高水平科学家聚集的高校,顶尖研发人员工作的高校。正是有这么多智慧的头脑,才使得清华的科技创新这几年数量领先。

  因此,在未来几年或十几年,中国会有更多的高校向研究型高校发展,它们将成为当地科研的中坚力量。

  本科生国际交流增多

  世界的高等教育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来自欧洲的高校校长说:“我们已经有20%的本科生能够去海外交流。”

  文化交流、学术交流,这在本科生阶段也将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就像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在会场上立下的“军令状”:5年后,复旦大学每年至少有1500名本科生能够在海外交流至少一个学期。

  当然,各地区的经济实力存在着客观差距。所以,也有一些校长非常务实地提出,可以在国内高校之间先尝试着进行本科生的交流,还有学分互认等问题。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同样能够拓宽本科生的视野。

  学术造假重在预防

  国内国外的高校校长都承认,学术造假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校长斯图尔特·麦卡钦说:“我相信制止学术造假的重点在预防,而不是惩罚。”

  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说,学术造假不是最近才有的,而是一直存在着。论文中数据造假、评职称时乱报材料,这不是由某种制度产生的,而且更多由主观原因造成的。

  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非常明确地表示,学术造假与学术创新水火不容。现在高校有一些浮躁的学术风气,这要求教师们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同时他说,在制定政策时要符合科研规律,一定要事先预防,从本科生阶段就要明确学术严谨的重要性。

  高校积极服务社区建设

  上世纪90年代,北京大学曾经成功拯救了“北京烤鸭”。当时,有一种病毒袭击鸭类,北京大学成功研制出病毒疫苗后,才使得我们今天仍可以安全享用这种美味。这是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的开场白。他说,北京大学服务社会、服务社区的工作,这些年一直在努力开拓着。

  这也是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的演讲主题。该校每年新增的学生社团,有许多是致力于服务社区,比如进行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利用所学知识为社区孩子提供学业辅导,帮助流浪人员等。

  如何更好地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工作,如何利用高校的影响力促进社区发展,这是未来高校努力探索的方向。这也是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一种最直接方式。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