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司动态 网络高等教育 职业人才培养 答疑网 101网校 基础教育 国际教育 关于我们 IR
当前位置:首页 > 备份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 > 正文
新闻搜索

灰色收入导致高校教师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6-09-25 11:01:07

  北京大学一副教授在网上公开家庭收支状况,自称入不敷出,而在一年前,高校教师却被国家税务总局列为“高收入个人”行列,这个现象引起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的兴趣,作为改革开放以后最早研究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社会学家,他认为其中的矛盾值得深入思考。

  “有些教师在课外创收,给企业加班,我们还能给他们开全职工资吗?”郑教授认为,作为教师,应以教书育人为自身立命之本,而不该整天忙着走穴,讲学甚至开公司。高校教师拉项目也是郑教授经常抨击的事情,他称自己从来不申请项目。他曾经因为没有项目,当时所在的学校把他的职务降了一级,这成为他辞去该校教学工作的原因之一。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王处辉教授曾经对高校教师收入进行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并撰写了《高校教师收入知多少》一文,深刻剖析了高校教师收入差距的原因,主要原因包括社会和市场对教研的需求、学科间的差异、教师间的学术地位不同等。其中,教师间的基本工资差异并不明显,导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师从校外获得的“灰色收入”。

  “高校教师在选择研究专业的时候,就应该对该行业的将来有预测了。选择文学、哲学研究的教师通常比较清贫,但还是有那么多的专家教授终其一生奉献于专业领域,乐此不疲。”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唐钧认为,实际上,高校教师收入出现差距是正常的,因为不同的学科、研究方向决定了与市场需求联系的紧密程度。一些应用学科因为天然地紧跟市场需求,更易产生经济效益。

  唐钧指出,如今的高校教师不应该将目光紧盯着高收入,而将当初自己选择献身这一领域,追求学术研究的突破的理想搁到一边。“高校教师凭自己的能力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的合法收入是应当得到尊重的,但是这种过度追求经济回报的行为不能提倡,否则将对高校教育和学界风气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唐钧认为,收入差距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除教师职业外,很多职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教师们对这一点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目前,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正过着更为窘迫的生活。

  对于如何解决高校教师收入差距的问题,唐钧认为,国家应该对一些市场需求不大的学科给予更多的投入,有关部门和高校也应该对收入两极分化进行适当的调节。

  据教育部最近透露,高校收入分配制度面临改革,今后高校将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逐步建立和完善体现岗位职责、能力和业绩的薪酬体系,加大对优秀拔尖人才的分配倾斜力度。岗位绩效工资主要是按照国家相关的文件规定分为4个部分: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补贴。

  “一个社会中,三类人应该受到景仰:公务员、医生和教师。但目前看来,他们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受到了很大冲击。”唐钧指出,由于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的加剧,民众对社会上来路不明的财富意见很大,少部分民众对部分高校教师的额外高收入有很多意见,这也是应该纠正的。受到社会抵制和谴责的应该是非法收入,而不该将矛头对准一些教师的合法收入。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