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6-09-27 09:31:12
场地不足和安全风险成为中小学开展体育教学的瓶颈
“现在学校的场地根本不够用,我们在排课表的时候,都是先排体育课,其他课‘插空’安排,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都受到了制约。”北京西城区一所中学的陈校长看到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言语中颇有几分无奈。
这次调研日前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委和科技部共同组织实施。被调查的38万多名学生中,有66%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而且与5年前相比,学生的肺活量、耐力等素质水平均呈继续下降趋势。
“青少年身体有个‘敏感期’,比如柔韧性、速度、耐力等,都有个最佳锻炼培养的时机,错过了很可惜。”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体育教研室主任马凌说,“所以学校要按照中小学新体育课程标准配齐必备的器械,保证基本的教学条件。”
“但场地不足和安全风险确实是制约中小学开展体育教学的‘瓶颈’问题。”马凌坦陈学校体育工作面临的难处。但他同时认为,这两大难题并非不可破解。
许多城市中小学都面临着场地小、生均活动面积小的难题。除了结合城区改造改善办学条件外,马凌建议,在现有条件下,因地制宜,采用“替代性”、“拓展性”项目同样可以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如果无法开展800米或1000米长跑,可以选择3分钟跳绳、25米往返跑等替代性项目,同样锻炼耐力。
为了避免体育教学中的运动伤害,许多学校缩减甚至取消了鱼跃前滚翻、跨栏、鞍马、体操等风险大的项目。马凌认为,这是一种因噎废食的消极做法,运动伤害在所难免,事后如何处理成了“症结”,这不是体育一个学科、教育一家能解决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他呼吁,可以有两种思路来解决,一是配合医疗体制的改革,国家能否考虑给全部中小学生上保险?二是能否借用体育彩票资助社区健身的思路,分出一部分资金解决这一问题?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