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司动态 网络高等教育 职业人才培养 答疑网 101网校 基础教育 国际教育 关于我们 IR
当前位置:首页 > 备份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 > 正文
新闻搜索

大学生偶像观呈多元化 社会贡献成主要评判标准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6-11-07 16:07:25

  复旦大学一项调研显示:

  大学生偶像观呈现多元化 社会贡献成主要评判标准

  遍地开花的选秀活动催生了一批新生“偶像”。作为时代风尚的中坚力量,青年学生有着怎样的偶像观?偶像又对青年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复旦大学团委刚刚公布了一项关于复旦大学生偶像观的调研。

  调研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调查对象涵盖学校文、理、社科等各专业的学生。结果显示,大学生多元化偶像观中包含了理性思考,“对社会的贡献”成为选择偶像人选的最主要指标。

  调研发现,风靡一时的选秀虽然挤占了荧屏,却很难得到大学生的认同。学生们更多地将选秀人物看成是“娱乐明星”而非“偶像”,更愿意用“一夜成名”(25%)和“幸运”(23%)来概括选手的成功。

  在“哪些类型的人可以成为偶像”这一问题上,有2/3的学生选择了“企业家”和“科学家、学者”,其次为“娱乐明星”、“政治军事家”、“普通人”、“虚拟人物”等。

  调研人员表示,学生对偶像这一定义趋于多元化。除了比尔·盖茨等企业家、周恩来等政治军事家外,一般的普通人甚至虚拟人物,如柯南、哈利波特等也成为一部分大学生的偶像,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有较强的渗透力。

  在“偶像应该具有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一项中,42%的学生选择了“社会贡献”,其次为“气质形象”(31%)和“才艺技能”(20%)。“社会地位”和“财富身价”仅占7.3%和0.6%。学生更多地认为,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能在社会上形成积极影响效果是成为偶像的重要标准。

  虽然偶像并不是大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是偶像的言行时刻联系或影响着大学生的言行。当被问及“树立这些偶像,对你最有帮助的是哪方面?”时,将近40%的同学选择了“增加将来个人发展动力”,也有部分同学选择了“提高个人品位”和“满足情感寄托”。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