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6-11-20 10:56:27
据《长江商报》报道,随州曾都区教育局近日发现,该区有132名教师交来假毕业证用作评职称。事发后,该局对这些教师作出严厉处罚。面对处罚,部分教师大倒苦水:“我们年纪大了,学东西很困难,实在是没有办法才出此下策。”
“老师们造假太厉害”
“如此多的教师作假毕业证蒙混过关,真让教育系统蒙羞。”11月13日上午,随州市曾都区教育局监察科科长陈刚面色沉重。在教育局二楼办公室,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132本假毕业证,这些假毕业证既有本科,也有大专,甚至还有中专,是从2004年至今,曾都区教育局在评审教师职称中查获的。
陈刚告诉记者,在查假毕业证时,他总结出来一个经验,就是拿尺子量毕业证上的印章,“假毕业证和真毕业证上印章的直径是不一样的”。
曾都区教育局副局长冷海波告诉记者,该局已对持假证教师下达处罚决定:假毕业证没收,师德量化考核作不及格处理,三年内不得再评职称,且不能获得任何形式的荣誉和奖励,并将在全区内通报批评。
陈刚则告诉记者,2004年以前,教师持假毕业证评职称的现象比较少见。根据湖北省教育厅有关精神,曾都区从2004年开始对教师实行“评聘分开”,也就是评上了职称的老师不一定升得了岗位,职称和工资也不挂钩了。
“但总的说来,评上职称的人总能等到和工资挂钩的时候,评不上职称的人是永远没机会的。”陈刚说。
“都是环境逼出来的”
11月13日下午,记者一直坐在曾都区教育局档案室翻看教师申报材料,发现申报职称需要毕业证、继续教育证、计算机证、水平能力测试证等证件。且各项科研成果、培训进修情况说明、获奖证书一个都不能少。
下午3时,一位来咨询评职称事宜的老师引起了记者注意。夏老师在曾都区女子中专任教,今年想申报高级职称,但被档案室负责人以没有继续教育证和中级职称证为由拒绝了。谈及132本假毕业证,夏老师直言不讳:“我理解那些老师,他们都是为了谋生,且还涉及教师荣誉感的问题,有个高级职称心里踏实很多。我并不觉得他们可耻,都是环境逼的,需要那么多东西,光是申报材料堆出的门槛就很高。”
为假证感到很羞愧
14日一早,记者来到厉山镇一所中心小学,找到了李卫国老师。李卫国高中学历,这次办的是一个假大专毕业证。
“1998年时,教育部门对学历抓得很紧,我当时接近50岁了,学东西很困难,想到即使报个函授班估计也不行,就去办了一个假毕业证。”李说,他从1973年开始当民办教师,直到2002年才转成公办教师。“我们这批老师是最穷最苦的老师,工资即使能长一点点也是天大的好事,评职称是我想到的唯一方法。”
李卫国回忆,他当时以为评职称或许民转公时能用上,但转为公办教师时没有用上。“如今评职称时被查出来,该受的处分也受了,他们也都知道我年纪大,进修无望,家里条件也差,这次仅仅是救急用。”李老师说,他因为假证感到很羞愧。
李老师面对记者很不安:“这次职称没能评上,我就不会再去申报了,去考毕业证对于我是奢侈的事情。我当民办教师时办的这个假毕业证花了120元,而我一年的工资还不到2000元,还不一定能兑现,花费一个多月工资,现在想来还很心疼。”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