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司动态 网络高等教育 职业人才培养 答疑网 101网校 基础教育 国际教育 关于我们 IR
当前位置:首页 > 备份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 > 正文
新闻搜索

记者调查:高校班费管理暴露学生理财软肋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6-12-20 10:41:03

  对于班费,我们并不陌生。但除了明白它能维持学生课外活动正常开展、活跃校园文化等功能外,几乎很少关注其流向。而今,随着学生现金自由支配权的扩大,一些高校学生交纳的班费额度越来越大。一所2.5万人的大学,每年自收自支的班费少则几十万,多的达上百万元。而学生在掌管这笔经费时出现的许多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

  班费管理暴露学生理财软肋

  在大学,组织集体活动、购买学习资料、奖励优秀学生等都离不开班费的支持。而由于大部分班费取自于每位学生,因而其去向也自然关乎每位学生的切身利益。

  大学班费数额到底有多大?以武汉科技大学大多数班级每人每年交50元估算,仅该校2.5万名本科生,每年班费就超过百万元,平均每班每年班费约2000元。而这笔数目不小的班费都由班干部管理。

  班费用在哪里?

  “大一时班费总计2580元,中秋节全班聚会花费710元,元旦舞会500元;大二时班费2100元,秋游开支890元;大三的班费600元用于资助贫困地区学生,256元买证书、奖品,奖励班上表现优秀的同学……”武汉科技大学化工学院某班班长拿出班费账本,这样一笔笔地计算班费的开支明细。

  近日该校对26个班级的一份班费调查显示,购买、复印学习资料、为班级购买体育用品和生活用品,约占总开支的1/3;组织集体活动的开销约占1/2;其余部分主要用于日常班务开销。

  当这个“家”有多难?

  充足的班费,能为集体活动和班级运转提供有力的支持。但收得过多既给同学们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也可能给班干部的工作带来阻力。

  武汉某高校管理学院大四某班班长小刘介绍,为了收齐班费,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给同学做工作,“有的同学从大一到现在还是不交一分钱,也有些同学宁可把钱拿到网吧玩游戏,也不愿交班费。但毕竟是同学,没交班费也不能忘了他,中秋节用班费买月饼,我们还是得给他准备一份。”

  提起收班费,一位班干部为难地说,收班费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本来日常账目管理就很繁杂,再加上部分同学不理解,班干部很难开展工作。

  “一次收50元,大家觉得多,就只好分成几次收,这样大家意见就不会太大。”一些班委讲出了自己被“逼”出来的“招数”。

  与收班费一样,班费开支也是件难事,因为并非每项开支都能得到所有同学的支持。比如不久前该校04级某班为了买只篮球,班上同学争论不休。一部分学生认为,篮球用于集体活动,该买;一部分学生则认为,打篮球的只有10余人,不应该用班费。买篮球的提议,最后只得搁浅。

  此外,有时班干部想利用班费组织大家秋游或开展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可全班40多人很难统一意见,集体活动组织不了,就只有组织大家聚餐。”一位班长无奈地说。

  上百万元班费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班干部当家理财,因管理知识欠缺经常出现问题。在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一个班级最近公布的班费开支明细中,记者发现上学期总开支1649.2元,其中1100余元用于吃喝玩乐。

  多数学生认为,班费应有更多有意义的用途。

  如果大部分用于吃喝,就失去了意义。“一顿饭平摊到个人,够我吃几天。”贫困生小魏说。

  也有学生反映,部分班级的班费开支,是个别班干部说了算,账目上只有支出,没有支出项目和经办人,甚至连基本的余额加减法都是混乱的,还有的班级干脆只开支不记账。不过在调查中,记者也发现,该校有些班级的班费管理还是比较规范的,每笔开销都有据可查。

  【编辑点评】 必要的引导,班主任不应“缺席”

  班费,作为维持班级正常运转的一种基本保障经费,不仅事关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而且还反映了一个学校校园文化生活的丰富程度。可以说,班费的开支状况就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一个缩影。

  然而,多年来这种由学生自愿交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集体公积金”,却几乎很少引起过人们的关注。学生往往是自收自支,基本不受学校监管。而基于学生社会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不足,导致班费管理上出现了各种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日积月累,既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可能对校园文化造成伤害。

  就班费的正常功能而言,如果管理得当,不仅可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巨大作用,而且还可以为锻炼学生能力提供很好的舞台。

  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理应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多尽一份应有的责任。虽然学校接管班费或学生的生活费于情于理不合,但这并不代表学校就可对此袖手旁观、无所作为。相反地,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应从学生班费管理着手,因势利导,使其尽快具备相应的理财能力。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