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6-05-08 11:16:12
“这个长假,别忘了向学生强调两件事”,“树立学生的荣辱观,我们应该做点什么”,“由组织学生献血引起的思考”……这些都是“五一”长假期间,上海大学“辅导员论坛”上的热门帖子。在这个属于辅导员的网上天地里,辅导员们分享着学生工作的经验体会,并借助网络探讨帮助学生成长的新方法。
在上海高校,越来越多的辅导员已经意识到,要用大学生们最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除了传统班会等面对面交流方式之外,MSN、个人博客、网上论坛、手机短信等等,都成为辅导员育人的新阵地。
创新班会,搭建人生课堂
每个周日,复旦大学复旦学院的辅导员们总有一项属于他们的“特殊功课”——为周二下午的班会备课。周一,辅导员们会彼此交流教案,学院党总支还会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复旦辅导员开班会,如同专业教师授课一样,有计划、有目标,对学生思想道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辅导员班会的特色之一,便是重视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平等交流,让学生成为班会的主角。学院鼓励辅导员结合自己的经历、特长设计班会内容。同时,班会又突破了班级的限制,使全学院信息共享,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有四位辅导员因为班会讲得好,被学生在BBS上称为“四大天王”。西部支教回来的辅导员选择自己的经历作主题,通过“故事”跟学生们谈理想、谈人生。听完班会,学生们常常用“感动”、“触动”这样的字眼形容感受。
时尚手段,贴近学生心灵
当代科技日新月异,而青年学生则往往是新事物的最早接受者和使用者,辅导员们深知,面对这样一个群体,仅用传统的话语系统是不够的。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网络聊天等现代传播方式和载体,便成为大学生辅导员的新工具。
上海交通大学施索华的手机24小时向同学开着,电子信箱里几乎全部是学生的问题和问候。她的网上课堂去年开通后,当天点击率就达1860人次。上海音乐学院谢苗苗积极组织学生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等形式,将高雅艺术推广普及到社会中去,从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上海高校都引导辅导员利用BBS这一媒介与学生沟通。华东理工大学专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开辟心理咨询电子和信函邮箱,进行MSN、QQ、BBS聊天交流。华东师范大学开始尝试学生事务工作信息化,建立了基于网络的多用户多任务协同工作的管理系统。复旦大学在BBS上专门开设了辅导员为学生提供匿名咨询的“卿云吧”。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