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6-06-21 16:36:18
6月3日早晨,在华东师范大学网络学院的会议室,不时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第一次见面,真是开心!”“你比我想象的年轻!”原来,这是该校网络教育学院负责南汇教师培训的“远程助学导师”们首次面对面集体备课。与以往网络学院所聘请的“助教”不同,这些“远程助学导师”不再是在校的硕士或博士,而是来自不同城市的中小学第一线的学科带头人。
自2003年7月以来,网络学院开始以远程培训方式积极介入中小学教师培训,截至目前,网络学院以“远程研修”为特色,已在上海的金山、普陀、南汇、松江、崇明,以及嘉兴市、苏州市等开展培训,培训中小学教师近万人,所有参训学员都亲身体验了这种模式所带来的全新的终身学习“界面”。
日前来华东师大集体备课的老师是网院聘请的首批“远程助学导师”,他们分别是常州、嘉兴、松江、普陀的学科带头人,并在自己的学科领域有着突出的业绩。作为“远程助学导师”,他们每次开展新课的助学工作之前,都要在华东师大主讲教师的指导下以团队形式完成一个周期的集体备课,这样的备课与课堂教学的备课不同,不但要充分理解课程内容,还要熟悉远程平台的操作,并对远程助学的策略和方法应用自如,而且“集体备课”都是通过远程的语音教室进行的。
在备课过程中,华东师大主讲教师和远程研修的管理人员通过详尽的学习日程计划书、范例、支架、模板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将前瞻的理念与复杂的操作外化,帮助团队异地同步、高质高效地工作;在助学过程中,主讲教师和管理人员经常性地将远程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举措与团队交流,团队的成员们则养成了每天打开邮箱收看“总部指示”的习惯。他们也会将自己的思考、建议或疑问通过电子邮件群发的形式与大家共享。虽然身处异地,沟通却没有距离,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规范的教学框架下,每位助学导师分别在自己熟悉的学科板块主持讨论,很快便以讨论的深度与敬业的态度赢得了学员的强烈“共鸣”。从3月20日至5月27日,南汇1181名学员在网络平台上踊跃地讨论、交流、共享,第一门课的主题帖达到7965帖,第二门课的主题帖更达到9168帖,深度帖(回帖超过10帖)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这一阶段的问卷调查中,67%的学员认为这种学习模式对自己的专业发展“非常有益”,另有32%的学员认为“比较有益”。并纷纷留言表示“通过学习,我了解了目前很前卫的继续学习的方式方法,懂得了规划的重要性”,“希望能多开设一些诸如此类的网上培训项目,让我们学员不要来回奔波就能学习和交流,更何况还有专家的帮助。我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
助学导师们一直以来都是通过文字或语音交流形式来备课的,他们互相读帖,共享心得,与远程研修主讲教师们的互动使他们成了未曾谋面的好朋友。对于华东师大三位主讲教师王建军、李家成和闫寒冰而言,与“远程助学导师”们的协同工作也使他们受益匪浅,他们在指导过程中进一步修改了原课程中未表述清晰的地方,收集了适合课程的一线案例,并获悉了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不同视角的解读。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