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6-12-28 16:19:30
服务是一种心态,服务是一个流程,服务是一种艺术。为残疾人学员服务使网院工作人员知道了怎么正确地去服务,学会了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
今年2月25日,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举办的“全天候咨询一站式服务”活动上,5名特殊的求学者吸引了无数的目光,他们是聋哑人,其中3个来自同一家企业——重庆新汇源高压开关有限公司。他们希望通过参加重庆大学、重庆市残联的扶残助学“爱心双百工程”,免费就读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以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爱心双百工程”是在重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庆大学和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于2004年7月共同启动的公益项目。由重庆大学资助100万元学费,分5年时间帮助重庆市100位以上的残疾人进入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习,接受高等学历教育。2004年9月7日,首批接受资助的21名“特殊”大学生进入重大网院,成为首届“爱心·自强班”的学员。这5名聋哑学员是听了第一届学员介绍,前来咨询求学的。来之前他们通过手机短信与学院联系,咨询报名时间等事项,在得到了学院满意的答复后,决定一起来参加学习。
由于聋哑人在交流上的不便,学院的老师用书写的方式为5名聋哑人进行了一站式全程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完成了报名、学习讲解、选课及领取教材,同时相互留下了手机和QQ号码,以便随时交流,为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现在,他们中的倡导者宓莹、周勇夫妇正坐在记者对面,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和自己同事,以及2名聋哑朋友已经顺利通过入学测试,成为重大网院重庆学习中心061批自强班学生。“当得知自己将进入重大网院学习时,我心情很复杂,和正常人在一起学习压力挺大的。”宓莹用手语说,她如花的微笑与成熟的言语有一点儿不相称,“我们聋哑人受教育的机会很少,学历最高就到高中。从高中突然跨到大学有一定的难度,刚开始的时候不太适应。多亏老师在网络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不但答疑,事后还会再打电话追踪,了解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虽然聋哑人跟正常人学习时有些不一样,但是老师并没有把我们看成异类。”
远教助残疾人实现“大学梦”
宓莹说:“我是单位里搞计算机管理的,现在学计算机专业,专业比较对口。学习大学课程对工作帮助很大,过去只了解皮毛,现在开阔了思路。如果不通过网络教育,我们可能就没机会上大学了。只能自学。”经过4个月的学习,在老师和往届同学的帮助下,她已经基本适应了网络学习方式,而且因为文化底子较好,在学习上进步快,她还成为学习小组的中心人物,经常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不久前,她干脆把自己家的电脑搬到办公室里,这样小组的同学们就可以在一起上网学习交流了。她告诉记者,没有参加网院学习前,业余时间往往用来独处或玩乐,现在有了学习任务,有了学习集体,觉得生活充实多了。
“学习是个好事情,我们单位都很支持一线工作人员参加学习”,重庆新汇源高压开关有限公司副厂长、重庆市聋哑协会主席郑光宇说。这个善良的老人在收到了“爱心双百工程”招生的信息后,积极支持厂里的聋哑人参加学习,不但给员工提供时间上的保证,业余时间他还会给员工辅导数学。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