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7-01-08 10:56:25
试卷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如能自圆其说,照样能拿高分。昨(7)日举行的首届上海市中学生现代文阅读大赛决赛,出题的新颖程度出乎所有考生的意料,题量不多却让这些从各校挑选出来的优秀学生大多对得高分毫无把握。值得一提的是,试卷还首次采用了学生推荐的作品。命题组专家表示,此次竞赛将对中学语文教学有所启迪,希望能对今后的中、高考阅读题目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昨(7)天上午10点,离收卷还有半小时,在上海市商业会计学校参赛的不少学生已经提前交卷。“只要阅读3篇文章,每篇文章下面最少只要回答1道题,所以很快就做完了。”不少学生反映,试卷的题目非常少,但开放性很强。记者随手翻阅了不同年级组的几份试卷,发现不同于传统试卷,每份试卷的阅读量基本上都控制在约三四篇文章,每篇文章后的试题只有1至3道,且以主观题为主,很少考查客观知识。两大页的纸上留有不少空白,给学生充分的答题空间。
“题目看似简单,但涉及到很多信息量。”考场负责人赵国荣告诉记者,试题中多是一些考查作者写作意图、分析段落内容等大而宽泛的问题,想全答对并不容易。他称,这样命题是为了考查学生对阅读整体性、全面性的把握,学生要脱颖而出必须有相当的阅读积累。“与中、高考不同的是,这些题目都没有标准答案,只有1个参考答案,学生只要能自圆其说,有独特创意,同样能够得高分,这也给了学生更大的发挥余地。”
由于题量设置得较少,一场1个半小时的比赛,有些赛场1小时后学生已所剩无几。不过,有点像考写作的试题,确实让“身经百战”的学生多少有些不知所措。刚从考场出来的小王告诉记者:“试卷开放性强,答案不惟一,很喜欢这种形式。”而清早从南汇区赶过来的一名学生则表示:“题目有些不好把握,怕答不到点上,得不到高分。”她表示,自己还是更喜欢做中考试卷。
在命题组成员、区县语文教研员看来,题目出得活,会使一些在阅读上有个性、有灵气的学生崭露头角。它会给学生更大的思考和表达空间,作为一种尝试,也在为中学语文教学探路。“中学生阅读现代文时不能局限于知道作者说了什么,必须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读与写是不可分割的。”大赛命题组负责人、语文特级教师步根海称,希望通过此次大赛能对现代文阅读能力进行深入探讨,让竞赛命题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据介绍,此次大赛吸引了全市20万名中学生参加,近5000名学生参加了昨天举行的决赛。阅卷将在本周三启动,大赛组委会将在今年3月对入围学生进行一等奖总决赛,通过读、写、说面试,评定选手的总体水平,最终产生各等第奖。
决赛采用中学生推荐的现代文佳作作为竞赛题目,也是此次大赛的一大亮点。其中数篇推荐文章被命题委员会采用,出现在决赛试卷上。“这些文章阅读点、思考点多,反映出中学生的个性化鉴赏能力有所提高。”命题委员会成员、特级教师金志浩说。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