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司动态 网络高等教育 职业人才培养 答疑网 101网校 基础教育 国际教育 关于我们 IR
当前位置:首页 > 备份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 > 正文
新闻搜索

兰州热议校际"大交流" 师资均衡可抑制"择校热"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7-04-18 10:03:37

    教育“均衡发展”不是一定把好学校“拉下水”,薄弱学校才能“爬上岸”,而是在交流中缩小校际间的差距,在相对均衡中求竞争。

    沈阳教师大交流也触动了兰州百姓的神经,尽管受访群体中有赞许声,也有反对声,但在普遍看好“升学率”的大背景下,兰州效仿沈阳的做法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

  教师家长热议“大交流”

    刘先生(教师):由于历史、经济和区域的原因,兰州市城区学校的发展水平不够均衡,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往往也是师资力量配备相对较强的学校。正是这种校际间师资配置上的差异,引起社会上择校、择师热。教师交流,优质学校的教师带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交流到薄弱学校,受益的不仅仅是薄弱学校的孩子,老师也跟着提高了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成先生(教师):推行教师交流是一项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的好事,沈阳的做法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公正、公平。经过交流,使各学校老师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实现基本均衡。老师教基础好、成绩好的学生其实不费劲,一旦交换到生源基础差、办学条件差的学校,让学生出好成绩,新的挑战让老师倍加勤奋。

    方女士(教师):教师合理的交流,是促进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的一种有益尝试,不仅可以抑制择校热,对更新教师观念、拓宽教师视野和思路,适应不同教学环境,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无疑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先生(教师):名校老师交流到薄弱学校,薄弱学校老师交流到名校,面对新的环境、同事和学生,会激发老师挑战困难的热情,这种交流实际上是教育资源在流动中实现“强筋壮骨”。

    谢先生(家长):教师流动在短期内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需要一个相对安稳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潜心于教书育人,大范围内的交流不仅加大教师的工作量,也增加了劳动强度。事实上,教师流动不是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唯一办法。

    柏女士(学生家长):择校很大程度上为了“择师”,让教师在一定范围内流动起来,有利于实现义务教育校际间的师资均衡。各学校的师资力量通过交流达到均衡,孩子也不用择校了。

    兰州市政协委员苗钟范:择校的根源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要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必须使各学校均衡发展,教育经费投入要向薄弱学校、普通学校倾斜,并建立轮换制度,选派一批好学校的优秀教师、校长到薄弱学校,而普通学校、薄弱学校也可选派教师、校长到名校学习。事实上,要实现教育完全均衡也是不现实的,有差异也很正常,但要想办法控制越拉越大的差距。

    兰州市人大代表张亚明:家长之所以要给孩子择校,说到底是因为各学校教育发展不均衡造成的,如果城区学校师资力量配备、教学质量、学校管理等都处于同一个档次,那么,哪个家长还愿意多花钱去择校?主管部门要从教育自身找原因,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才是硬道理。

    “鲇鱼”盘活薄弱学校

    在谈到政策推行半年多来的效果时,沈阳市96中校长张志宏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在大交流以前,学校每年统考在大东区排名倒数第一,学生和家长怨声载道,不少本校教师子女都出去择校了。去年秋季开学时,学校一下子来了13名名校老师,孩子不再是非名校不上,好多原来出去择校的孩子都回来了,学生考试成绩也有很大提高。老师在同一所学校呆的时间一长,少了新鲜感和活力。加入一些“鲇鱼”,新成员的“中途介入”,制造了一种紧张空气,有助于激发教师群体成员的活力和竞争意识,从而提高效率。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沈阳市推出的中小学教师大换岗是促进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的一种有益尝试,如果实践证明该政策确实能“促进教育均衡化,抑制因校际间师资配置上的差异而导致的择校热,使在薄弱学校就读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可以考虑进一步推广。

  均衡教育资源是当务之急

    兰州市副市长张世珍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说:“十五”以来,兰州市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10亿元以上,目前,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硬件上的差距正在缩小,实现教育公平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从教育硬件设施到软件,示范学校明显优于普通学校,导致校际间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出现差距,造成了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学校的不平衡又导致学生争上名校矛盾的加剧。在教育资源配置上,要改变长期以来在教师、公用经费、设备配置等方面向名校、强校倾斜的不公平现象,转向薄弱学校倾斜,做到扶贫而不是扶优,从而促进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硬件和软件及生源的相对均衡。

    西北师大副教授马克林表示,教育资源不均衡体现在教育投入和师资力量两个方面,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是“地方政府负责”,教育财政制度是“教育投入与地方财力挂钩”。由于地方经济发展不均衡,学校间的差距自然加大,这一点在省属学校、市属学校、区属学校办学条件上尤为明显。而各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资源配置上的不均衡引发的择校热,一方面是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旺盛需求,一方面是政府必须承担公平教育的义务,如何完成这张“答卷”,是政府必须面对的两个难题。

  兰州推行时机还不成熟

    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张正华说,城区学校的办学条件有差别,但差别并不大,差距最大的是城乡学校。兰州市今年投入1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农村初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从教育质量来看,不同类别学校之间的差距仍十分明显,特别是示范性学校与一般学校的差距较大,反映出校际之间、不同类别学校之间教学水平的不平衡,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相比,差距更大。为此,市教育局每年都要组织优秀教师深入薄弱学校,通过讲课、评课、议课等方式,为薄弱学校教师解疑答惑、开拓思路、创新教学方法、提升专业水平,70%的薄弱学校教师希望每年都有这样的教学观摩活动。但像沈阳教师大规模流动的做法,目前在兰州时机还不成熟。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