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7-06-22 11:06:19
恢复高考30年,全国高校招生报名人数首次过千万,这两个极具历史意义的数字使得今年的高考不同寻常。
今年,我省有27.1万余人报名参加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不含三校生),创高考历年报名人数之最!今年全国共有近1300所普通高校在我省招生,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计划20.2万人,其中本科12万人、专科(高职专科)8.2万人。
据有关方面的分析,今年我省高考预计录取率将比去年降低近10个百分点。
“十五”期间,我省高考平均录取率为87%。去年高考录取率近80%,今年我省高考预计录取率70%多。
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创新高,高校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而立”高考出现明显拐点。
高考新变化将带来哪些影响?面对高招录取率下降该采取怎样的社会分流机制?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相关采访。
27.1万,创我省历年高考人数之最!
2007年高考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据统计,今年全国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约1010万,计划招生数567万,均创历史新纪录。
今年,我省有27.1万余人报名参加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不含三校生),是高考报名人数最多的一年。全国共有1299所普通高校在我省招生,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计划20.2万人,其中本科12万人、专科(高职专科)8.2万人。
据有关方面的分析,今年我省高考预计录取率将比去年降低近10个百分点。
“十五”期间,我省高考平均录取率为87%。去年高考录取率近80%,今年我省高考预计录取率70%多。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相关政策和工作主要做了六个方面的调整:一是调整普通二批本科批次志愿设置方式。在去年三批本科和高职专科志愿设置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今年二批本科批次也不设服从志愿,实行二次补报、二次录取的办法。二是体优生实行全省统一审核、测试认定。今年我省对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体育竞赛优胜者,即参加重大国际比赛或全国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者和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者进行全省统一审核、测试认定。三是调整部分享受照顾录取政策考生的审核办法。今年由公安厅对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的身份进行认定,由教育厅对双语考生身份进行认定,向省招考办提供名单,加大这项工作的审核力度,确保各项加分政策执行到位,确保公平公正。四是调整高考填报志愿时间。考虑到参考答案发放时间推迟,高考填报志愿时间调整为6月15日至23日。五是扩大了全省艺术类专业统考类别范围。今年我省在2006年美术类专业统考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表演类、广播电视编导类和音乐舞蹈类专业都实行了全省统一考试。六是调整艺术类招生录取批次。2007年艺术类一批录取院校分成A、B两段,A段(本科)主要包括31所独立设置的艺术院校、211工程院校和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大连工业大学等六所院校,B段(本科)为除A段院校外其他普通本科院校(专业)。这项举措增加了艺术类考生的录取机会,将提高艺术类考生的录取率。
高招咨询火爆
拥挤的人群、大把的资料,一大群考生和家长把招生老师围得水泄不通,高考志愿填报期间,这样火爆的高招咨询场面不断上演。
今年报考人数多,高招预计录取率下降,使得一些考生和家长愈加紧张。
6月16日上午9时,东北大学举办的高招咨询会现场,吸引了省内各市的考生。五颜六色的遮阳伞、学校甬路上数以百计的汽车“长龙”,成了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当天,前来参加招生解答的学校除了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省内高校外,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数十家名校也从外省市赶来,设置了咨询台。
“我孩子估分620分,能考上你们学校吗?”“你们学校今年的录取线和去年比会高,还是低?”焦急的考生和家长频频问着这些问题,他们急于吃到一颗“定心丸”。
但是,一所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要到录取工作结束后才能知道,而且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与很多因素有关,如高考题的难易程度、报考一所高校的整体生源质量、高校在辽宁省的录取人数等等。在高考录取工作没有完成前,谁都无法断定学校、各专业的录取分数。
在咨询会上,记者还看到许多考生和家长大包小包地装着各个学校的招生简章,还有一些考生和家长拿着笔和本,到每一所高校前详细询问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录取情况等。
为解答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面临的疑难和困惑,指导考生科学、合理填报高考志愿,6月16日,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化工学院和沈阳大学等也举办了“校园开放日”活动,现场解答考生和家长关于招生报考方面的咨询。
我省考生逐年增多!2008年出现峰值
“这两年考生都挺多!我省高中应届毕业生人数增长的趋势将一直持续到2008年。”6月18日辽宁教育研究院高教所所长金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
根据辽宁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对2006至2015年的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预测结果,我省18至22周岁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在“十一五”期间将有一个高峰出现,此后迅速回落。“十二五”时期整体呈下降趋势。2006至2007年,适龄人口逐渐攀升,到2008年达到顶峰,此后开始快速回落。
如果将适龄人口的变化趋势图延伸到2020年,人口下降的最低点在2018年,为175.7万人,与2008年的高峰期相比约减少了160.2万人,此后,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将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基本维持在175万人至180万人左右。
“可以预见,今明两年我省高考考生竞争很激烈。”金丽指出。
据统计,近些年来我省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显著扩大。高中阶段在校生总规模由2000年的84.9万人增长到2005年的125.4万人,净增40.5万人,增幅达47.7%,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由2000年的42.9万人增长到2005年的74.4万人,净增31.5万人,增幅达73.4%;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由2000年的42万人增长到2005年的51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59.9%,全省每万人口中高中阶段在校生达到300人。与此同时,我省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进入中期大众化阶段。全省普通高等学校至2005年已达75所,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由2000年的50万增长到2005年的98.3万人,净增48.3万人,增幅达9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00年的15.1%提高到2005年的33%,提高17.9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其中,普通高校在校生由2000年的32.3万人增长到2005年的71.1万人,净增38.8万人,增幅达120.1%,普通高考录取率一直稳定在85%以上,居全国前列。金丽说,从适龄人口发展趋势来看,由于2008年还有一个人口高峰出现,我省高等教育的规模压力仍较为突出。因此,在国家整体上控制规模的宏观政策指导下,我省高等教育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战略转移的同时,还要针对实际情况,在稳定中继续求发展,但必须是以保证质量为前提的,是可持续、健康的、全面的发展。辽宁教育要突出高等教育的质量监控问题、高等教育的结构布局优化问题、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与完善问题。
高校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不少高校招生计划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看高校扩招势头放缓。
记者在东北大学高招咨询现场了解到,东北大学今年计划招生1170人,与去年持平,为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今年学校面向全国招收建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新增专业学生。东北财经大学去年招生2100人,今年招收普通本科计划为2150人,其中辽宁1110人,规模比照去年基本不变。
今年厦门大学计划在辽宁招理科50人,文科20人左右,与去年相同,“学校总的招生计划都没增。”招办老师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招生计划总数是2700人,与去年持平。在辽宁招生计划是文史35人,理工32人。今年新增了艺术设计(新媒体方向)专业,继续实行文理兼招。招生老师说,文理兼招是学校为改变生源的知识结构,适应学校专业文理交叉边缘学科较多的特点而实行的一项改革。
“适当控制高校招生增长的速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把工作重点转变到提高办学质量和优化办学结构上来,高校正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金丽指出。
2006年5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根据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有必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速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这样做,有利于集中必要的财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有利于集中精力,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有利于逐步解决当前高校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缓解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会议认为,高校招生规模的确定,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在稳定高校招生规模的同时,要加强对应届高中毕业生的毕业教育和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各种形式的成人和继续教育,为国民提供多样化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
省教育部门有关人士讲,我省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从2008年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到2010年,将从现在的325万人下降到285万人,2020年将降到178万人的低谷。普通高校招生已经开始逐渐由大幅增长的阶段向稳定规模、注重质量的阶段过渡。
高招变化将对高校生源质量以及将来就业有利
金丽研究员认为,高校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这将对高校生源质量以及将来就业有利。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为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快速发展进程中,也累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如:部分学校定位不明确,过分追求外延发展和规模扩张;办学条件紧张,学校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学校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毕业生就业压力日趋增大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既影响到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制约了教育自身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辽宁是高教大省,尤其是本科大省。从‘十一五’规划各校自报规模发展来看,很多本科院校依旧延续扩招趋势,本科发展速度过快,专科缩减;部分专科院校‘十五’期间升格为本科院校,本科发展速度快速激增,专科锐减,另有很多院校还处于盲目升格的准备中,自保本科数量过大。一部分高职高专承袭本科办学模式,缺乏应有特色,规模增长超出学校的实际办学能力。”金丽说。
近几年,我省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提高较快,由资源短缺所引发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与有限的高等教育培养能力之间的矛盾有所缓解,但与此同时的高等教育规模的跨越式发展与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矛盾也在不断加剧。我省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一方面反映在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创业素质、学习能力、心理健康水平等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反映在高等学校的强校与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投入的滞后,显现了高等教育“大”而不“强”的特征。
金丽说,目前我省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结构与水平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突出表现在高校学科结构、专业结构布局上还存在不合理,缺乏特色,高技能人才培养不足,这些问题进一步延伸,已经影响到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高校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无特色,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十一五”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将更加突出。
有专家指出,高校规模的扩展步伐的确已经到了应该缓行的时候了,连续多年的扩招已经给高校和社会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师资力量不足、土地占用过多等问题还是属于表象的问题,还有不少隐性问题尚没有爆发出来,比如毕业生质量下降的问题、社会人才供求比例失调的问题、中学教育导向的问题,等等。高校扩招就像踢足球,要有个“度”,过快了就会“越位”而吃“黄牌”。建立良好的社会分流机制但不管政策如何变化,影响最为直接的就是考生了,随着高考报名人数的增多,一些考生不能如愿进入各类高校深造,这将是严峻事实。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认为,面对高考的新变化,建立相应的社会分流机制势在必行。
张思宁说,社会在一定发展时期,教育培养能力是一定的,但考生是个变数,在教育能力刚性的条件下,一个社会良好的流动机制对于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是非常必要的。社会发展到今天,高考已告别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情况,走向大众化。现代教育选择的标准,经历了从偏重知识向注重知识、能力、智力、性向与创新等综合素质考察的发展。现代社会对就业者的要求多样化,不仅要求知识水平,还要有道德水准、实践能力等。所以,一些考生虽然不能通过全国高考进入高校,但是通过成考、自考或参加就业培训等,仍能寻求到发展好出路好的解决之道。
金丽研究员分析,从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律来看,公办学校招生偏紧,民办学校就有了机会和空间,二者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我省正在大力发展推进的职业教育,也将成为考生新的选择。
专家指出,从社会发展来讲,良好的社会流动机制可以调整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人才和劳动力配置。良好的社会流动机制既是实现社会结构优化的必要途径,又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