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司动态 网络高等教育 职业人才培养 答疑网 101网校 基础教育 国际教育 关于我们 IR
当前位置:首页 > 备份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 > 正文
新闻搜索

家长要注意落榜生五变化 准大学生要自我调整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7-08-20 12:07:52

    2007年高考落幕了,成绩也出来了,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落了榜的考生心中滋味只有自己明白,考上的考生也面临很多心理问题。眼看新的学期要开学了,是复读还是直接走上社会?上了大学又如何去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如何去处理好即将到来的陌生事物与适应环境,都成了他们这些天来的心理包袱。

    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对于他们而言,落榜了的不是需要别人的同情,而是需要心灵的沟通,互相尊重的情感;面对新环境的则应该有新的心理准备去迎接挑战。

    高考是已经结束了,但对于高考生来说,未来的路还很长,不管是复读还是上大学,在即将到来的学期,把自己心态调整好,是最重要的。

    落榜生

    李同学是应届毕业生,一直以来学习成绩都排在全班前5名,可2007年的高考,却发生了意外。

    得知成绩只有481分,原本性格内向的他变得烦躁异常,整天心情郁闷,晚上也睡不着觉,动不动就向父母发脾气。更让父母放心不下的是,他甚至还经常说一些“活着没意思”之类的话。

    新学期又将要开始,该选择复读还是屈就上个本三?心理矛盾无以复加,真是让李同学心中异常痛苦。

    看到孩子这样,李同学的家长心里特别难受,最后只好求助心理咨询中心,希望解开儿子的心结。

    将开学 落榜生这五种变化家长要注意

    “一些考生落榜,压力可能是源于周围的环境,考生特别在意别人评价,落榜会觉得特别没面子,对不起父母。”林大夫说,孩子走出挫折都有一个缓冲期,父母也不要过多安慰孩子,这样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自责感,有必要让孩子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

    另外还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情绪,有以下情况,家长就要特别注意了:

    1.比如孩子躲在家里谁也不见,有时甚至还有其他的怪异行为;

    2.有的考生情绪反应非常大,很容易发脾气、哭泣、伤心、愤怒等;

    3.吃得特别少或者特别多;

    4.还有些考生会出现睡不着觉或者嗜睡、睡不醒的情况;

    5.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

    考生要找准发泄途径 自我减压

    林大夫说,每年高考完,都会有很多落榜生会心理压力特别沉重,而接近新学期,他们心中有种莫名的恐慌,当时落榜的情绪重新回到眼前,使他们内心更加痛苦。

    不管是何种心态,落了榜并不可怕,最要不得的是考生自己心态没有摆正。林大夫说,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1.可与长者或知己倾吐心中的不快,把积压在心中的话说出来,或痛哭一场,想方设法把自己负面的情绪甩出去。

    注意,这不是发脾气,而是要在相对缓和、融洽的气氛中和对方讲。当然,选择的对象很重要,像一些过来人等。因为这样的对象不会对你指责和批评。

    2.可从事自己所喜好的书法、音乐、写作、集邮、舞蹈、体育等活动,使情绪得以调整。

    3.也可去外地旅游或走亲串友,使坏心情在环境的变换中得以好转。

    4.如果考生的情绪反应比较大,应该考虑去看看心理医生。

    准大学生

    马上要上大学,自然是很高兴的事。但还是有些考生高兴不起来,为啥呢?原来是怕进入大学,什么东西都是陌生的,老师、同学和生活的环境一切都得从头开始熟悉,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不适应新环境的大有人在。

    林大夫说,在我们接触过的很多心理咨询的人中,新大学生入学前或入学初期,确实会出现这种适应性障碍的情况。“比如有些新生到学校后,才几个月,就呆不下去了,想要回家。”这主要是因为一个新环境,跟以前不一样,从而令他们出现情绪问题。

    还有高中生的学习都是由老师带领的,到了大学基本都是由自己安排学习,学习方式、学习方法都有所改变,这时考生要做好心理准备。

    自我调整需要过渡期

    那么,这些新生有可能出现什么症状呢?专家说要注意以下情况:

    1.出现抑郁,考上大学的激情荡然无存,对一切不感兴趣,自卑、自责,出现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

    2.出现腰酸背痛,肢体麻木,消化不良。

    3.有的人甚至会出现社交上的退缩等。

    4.出现焦虑,像紧张不安、心慌气短、无所适从。

    5.出现品行异常的应急性障碍,像新生中出现旷课、迟到、早退、逃学、寻求刺激、违反一些公德等。

    林大夫说,尽管很多新生会出现这种适应性障碍,但通过不断地自我调节,大多数人都会在3个月内恢复正常,最迟的也不会超过半年。

    而如果调节能力差的学生,或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需要家长、朋友的帮助,甚至需要在心理医生的辅导下慢慢调整。这种情况学生和家长不可迫不及待地改善,慌了手脚只会越来越乱。

    应提前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因此,在进入大学前都应该做好这些方面的准备。”林大夫表示。

    1.在假期时,家长就应该锻炼孩子培养独立能力。

    A.可以让孩子进行生活最基本技能的锻炼,比如做家务等。B.可以让孩子自己独立处理经济问题等。C.可以多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孩子进入学校后,家长也可以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2.同时,孩子也应提高自我适应能力。

    A.可以主动适应并尽快熟悉掌握新生活的环境。学会待人接物,处理好同寝室、同班、同年级同学之间的关系。

    B.充分认识自我,做基础的规划生涯。可以想想今后自己要学些什么,是否要考研究生等。

    C.自己也可找心理专家进行咨询,必要时可以吃少量药物调整情绪、睡眠,治疗躯体方面的不适,一般会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