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7-10-29 11:04:21
革命传统是我党我军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无数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掘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对培育当代青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0年来,西安政治学院院党委始终把弘扬延安精神摆到突出位置,大力培育“践行延安精神”的校风,积极倡导“实事求是、言行一致”
的校训,用延安精神哺育了一代代西政人。西安政治学院发扬革命传统开展德育教育的实践证明:坚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不仅能帮助当代军人学到革命历史知识、陶冶思想情操、树立革命人生观,而且对于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作风建设,也具有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追寻历史足迹,铸牢军魂意识
抗日军政大学被老一辈革命家誉为“革命的熔炉”,从抗大走出来的学员,都是民族解放的先锋,闻风丧胆的日寇曾经咆哮:“宁愿牺牲20个士兵来换取一名抗大学员。”在抗大旧址,西安政治学院组织学员围绕毛泽东提出的三条教育方针,深入分析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的道理;分组讨论“抗大之所以成为革命熔炉的秘诀在哪里”、“我军之所以战无不胜的原因是什么”,教育学员领会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重要性。
每次组织延安教学,学院都要组织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帮助学员了解延安时期我军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在八路军总部旧址,深刻剖析张国焘分裂路线的惨痛教训,介绍我党坚决维护对军队的独立领导权的历史经验,使学员在正反两方面比较中认识到,无论形势如何变化、环境多么复杂,决不能放松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回顾激情岁月,坚定社会主义信心
出生在改革开放年代的年轻学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缺乏亲身体验,对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缺乏相应的判断力,遇到现实问题时容易陷入困惑和迷茫之中。针对这些特点,西安政治学院在教育中突出宣扬延安时期我党我军艰苦奋斗、战胜困难的伟大精神,帮助大家释疑解惑,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在杨家岭、王家坪等旧址,西安政治学院结合毛主席睡过的土炕、周总理用过的纺车、朱总司令种过的菜地,讲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创业的感人故事,引导学员领悟艰苦奋斗精神的真谛;在枣园“幸福渠”旁,讲述我军为驻地群众排忧解难的事迹,启发学员自觉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南泥湾,组织观看反映大生产运动的影片,让学员实地感悟延安军民战天斗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先辈精神,增强历史责任感
今天的传统教育,是在时间跨度长、背景差异大的情况下进行的。要使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入心入脑,必须以心为桥、以境激情、以真取信,善于把昨天与今天联系起来。
教育过程中,西安政治学院以“四八”烈士陵园为重点,采取“情感教育法”,努力使教员与学员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使学员与英雄在心灵上实现沟通,激发学员履行使命的历史责任感。每次授课前,学院都要组织学员亲手制作花圈、题写挽联;教员提前来到陵园,面对烈士墓碑酝酿感情;参观时,学员在悲壮的哀乐中缓步走进陵园,向烈士墓碑敬献花圈;教员深情地讲述烈士事迹,带领学员向先烈们庄严宣誓。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