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司动态 网络高等教育 职业人才培养 答疑网 101网校 基础教育 国际教育 关于我们 IR
当前位置:首页 > 备份 > 教育新闻 > 行业动态 > 基础教育 > 正文
新闻搜索

基础教育能否实现“底线评价”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7-04-19 11:03:56

    当前,在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顶线评价几乎替代了底线评价(即合格性评价)。这种取向,异化了基础教育的性质,限制了青少年儿童的个性发展。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底线评价在中小学校长中已是众望所归,但要得到具体有效的实行,依然阻碍重重,尚需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

  教育呼唤底线评价

  当前,家长的普遍心理是:别的孩子都在奔高分,我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也要上奥校,上艺术特长班。家长的苦心都是为了孩子有个好的前途。可是,这“为了”的背后,恰恰是扼杀了孩子天性中宝贵的东西。

  爱因斯坦读大学时曾说:“好学生就意味着要认真听讲,要做很多作业,我是不可能这样做的。”所以,他满足于做一个中等成绩的学生,同时以极大热忱在家里向理论物理学的大师们学习。

  截然相反的两种状况,揭示了一个矛盾:基础教育到底要的是底线评价还是顶线评价?

  四川教育学院教授姚文忠说,在当前基础教育评价中,顶线评价处于统治地位。所有的教育活动,学生、教师、家长、学校都围绕着“分数尖子”转。学生的欢乐变成了得分的欢乐,学生的失落等同于得分的失落。

  南京师大教授杨启亮撰文提出,合格性评价是基础教育的自然选择。简言之,就是以合格与否作为评价的依据——只要合格,就是优秀学生。

  顶线评价无法做到面对全体学生,只是针对部分尖子学生;底线评价能够真正做到面对全体学生,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合格线。当学生能够从顶线评价的重压下解脱出来,他们就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发展个性,与同伴交往。

  评价必须得到社会认可

  影响评价的因素很多,评价方式源自社会现实。教育中的很多现象,如追求高分、应试教育、考级等,都是家长基于社会现实的考虑。

  很显然,要改变这种现象,不是教育部门能够单方面决定的,需要社会整体改变。成都市高新实小校长陈光前说:“在瑞士,很多学生在初中毕业后,主动选择读职高,学习做手表、军刀。这与中国学生迫不得已选择职高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瑞士学生之所以会这样选择,是与瑞士的社会现实分不开的,这些工作能够让他们获得丰厚的回报,使他们活得有尊严,很幸福。只有我们的社会现实改变了,评价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不过,陈光前认为,这并不是说教育工作者可以把一切责任推给社会。他说:“校长搞清楚了‘教育究竟是做什么的’和‘学校究竟是做什么的’,就能比较平和地看待评价问题,按照教育的本身规律去办学。”

  成都市红牌楼小学校长付华也认为,底线评价必须得到社会认可,“困扰学校实行底线评价的因素,主要在于社会如何理解学校的评价机制。在学校里实行底线评价,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很容易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学校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具有可行性,还要获得家长的认可。”

  寻找“底线”与“顶线”结合点

  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校长杨能生建议,基础教育可以采取底线评价和顶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所有学生,要有一个合格的底线要求。对有个性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为这些人增加评价项目,给予他们自由空间,搭建成功的舞台,增强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成都市华西小学校长范少峰认为,学校应该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实施新的评价机制。学校对学生实行评价,很多工作都是教师在做。要实行底线评价,就要让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日常行为中,用细小的行动去影响学生,让教师和学生都在小事上转变思想、调整行为。

  范少峰认为,学校的职责是配合教师做有益的倡导和扶持。家长的想法和建议应该重视,但这不是影响学校实行底线评价机制的重要方面。学校对家长的影响,也应该采用潜移默化的形式,逐渐改变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方法。

  成都市玉林小学副校长刘小刚说,底线评价和顶线评价就像两个空间,可以彼此融合。实行底线评价,首先要探索底线评价和顶线评价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心理暗示。同时,学校也要有勇气拉近社会现实与教育理想的距离。

  据介绍,玉林小学目前建成一套关于要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评价体系。在这个评价体系中,既有对学生学习的最低要求,也有对学生在其他方面的高要求。让学生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同时,其他方面也得到锻炼。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