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司动态 网络高等教育 职业人才培养 答疑网 101网校 基础教育 国际教育 关于我们 IR
当前位置:首页 > 弘成学苑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教育时事 > 正文
新闻搜索

男子投入3260万元建山区小学 学生:新学校像天堂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8-12-02 13:18:59

        这样做有没有必要?当事人:山沟里的孩子和城市孩子人格平等
   

        清晨5点,禾木小学4年级的杨唱就出门了,昨天是云南曲靖市富源县竹园镇禾木小学新校的庆典。
   

        这是一所耗资3260万元建起来的小学,“应该是全国的边远山区里最漂亮的小学。”富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何宝国这样说。
   

        红色的外墙、上百级台阶、高高的圆柱子、气势恢宏的大楼,两侧的大楼是教师宿舍,尽管现在只有28名教师,但两室一厅、三室一厅的宿舍按编制配了40套,后面的学生宿舍可以使380名孩子不再受长途奔波之苦。
   

        学生食堂、灯光球场,还有微机室、语音室、自然实验室、图书馆,再加上旁边山坡上俨然成为村民休闲之地的亭子,和周围山上花了20万元种的葱郁绿树,这些对于一个边远山区的学校来说,确实已算非常豪华。
   

        食宿不要钱、两套校服也不要钱。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新学校有点像天堂。
   

        3260万建起学校送政府
   

        其实早在9月1日,杨唱他们就开始了在新学校的学习。虽然因为离家远了些,她要比平时多走10分钟的路,但是,她还是喜欢这里。此前,她所在的小学只是座两层楼的完小,“没有这里漂亮!”
   

        现在,原来分散在6个小村寨里的6所小学合在了一起,665名孩子坐进了这气派的教学楼里。
   

         烈日下的杨唱并不知道,刚才上台讲了很多个“谢谢”的那名瘦削的中年男子就是花了3260万为他们建起了这座学校、送给当地政府的人。
   

        计长里,这名高中毕业后当过兵、拉过坑木、运过煤、办过焦化厂,现为色水煤矿矿长的富源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他称盖这所学校的念头在11岁那年就有了。 
   

        “我是喝这里的黄泥巴水长大的。”计长里说,1970年,禾木小学毁于一场大火,学校要重建,当时要家长学生一起拓土基,他有88个任务,最终没能完成而被老师罚跪。“我当时就发誓,一定要盖起一所好学校来。”
   

        有人说,计长里的资产有几个亿,近年来他累计投入公益事业建设的资金就有3800多万元——修路、捐学、助残。
   

        但是,这所从2005年开始修建的小学也一度陷入了资金缺乏的困境。为了不占用耕地,他耗资800多万,填平了一道深百米的沟壑,在那上面建起了学校。镇长说,计长里是在目前尚欠银行贷款1亿多元的情况下,做这些好事的。就在今年4月,为了赶进度,计长里四处奔波才协调来了银行贷款,使学校的竣工没有延期。
   

        “盖节约点?不行!”
   

        操场上,杨唱与同学在进行一场并不热烈的讨论——那是一位来宾提出的问题:这个学校是很漂亮,但是用这些钱可以盖10所或者更多的学校,你们愿意要这一所,还是更多?“要这一所,因为漂亮。”杨唱说。
   

        “我宁愿盖10所!”说这话的是她的同学樊云丽,“因为10所学校能让更多的孩子读书。”她说,“我宁愿我的学校不那么漂亮。”
   

        “为什么一定要盖那么好呢?”很多人在问。“盖一所可以用一百年的好学校。”计长里说,做善事一定要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我这所学校光设计、监理费都差不多有100万,可以抗8级地震,我就是要质量特别过关。历史在发展,不能让它存在任何隐患!”
   

        “盖节约点?不行!”计长里很坚决地说。“山沟里的孩子也是孩子,人格是平等的,为什么就不能享受这样的学校呢?”(据《云南信息报》)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