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司动态 网络高等教育 职业人才培养 答疑网 101网校 基础教育 国际教育 关于我们 IR
当前位置:首页 > 备份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 > 正文
新闻搜索

芝加哥大学校长:科研要勇于质疑要争论不要顺从

作者:来源: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2008-01-09 11:24:32

    芝加哥大学校长:科研要争论不要顺从,无论观点的提出者是本科生还是诺贝尔奖得主

    “争论应当基于观点的价值,而不是主张者的背景、地位和声誉。”日前,芝加哥大学校长锦穆尔教授到中国访问,在谈到他的学校为什么能以创建短短20年时间,就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之列时,他这样
回答记者。

    芝加哥大学,19世纪末由“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投资创建。1907年,芝加哥大学诞生了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从那至今,有81位诺贝尔奖得主毕业于该校或在该校任教、从事研究。因此,它成为美国最负盛名的10所私立大学之一。

    在芝加哥大学的价值观中,争辩贯穿于芝加哥大学教学和科研的各个方面:“明辨之路是争论,而不是顺从”。

    “实际上每个芝加哥大学的学生都知道,如果不提问,自己就根本不可能知道某个观点是不是真实的,有时即使提出了问题,也不一定能知道问题的答案。因此要对很多问题、很多已经知道的结果,还有很多假设进行不断地、严格地测试和论证,来检验它们到底是不是真实的。”

    曾在芝加哥大学任职20多年的锦穆尔教授对芝大的治学传统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举例,芝加哥大学的经济系常常会举办研讨会。在研讨会上,不管观点是本科生还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提出的,每个人都要对观点提出假设,对证明观点的数据以及可能的结果进行反复的争论、研究。“我们一定要论证结果的严肃性、真实性,不管你是什么人,你的背景如何,让大家广泛参与这个过程才能明辨真理。”

    即便是作为一校之长,锦穆尔教授也常常要面对来自各方的争辩和质疑。

    “正是因为听到各种不同的见解,在争论中弄明白后,才能够使我了解到问题在不同形势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这种争辩也有效地化解了通常在大学中容易产生的科研和教学间的矛盾。

    锦穆尔教授认为,当老师和学生在一起质疑某个问题时,三者(教师、本科学生、研究生)形成了一个学术团体,每一方都是整个学术团体的一部分,这本身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强的纽带。在这种强大的纽带作用下,教师会自然而然地把教学工作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起勇于质疑敢于争论的精神,芝加哥大学的特别强调将教职员工培养成为议程设置型的人才。

    “在科研中,一个问题本身经常带来很多新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询问和疑问阶段就开始了。当这个过程开始时,很多人也会逐渐地参与进来,这就实现了通过一些简单问题切入,最后将问题细化为多层次、多方面。”

相关文章

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弘成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